《最佳路径》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导入。
  课始,孩子读题,生看老师板书课题。此乃鞭笞孩子们不要在心猿意马了!齐读一遍课题后我们开始了一起学习的旅程。
  “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知道了最佳路径的设计者是谁?”
  “格罗培斯。”
  再请孩子们说一遍这个主人公的大名。我板书名字。
  “斯这个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看我怎么写?”我开始板书,教学这个生字如何写好看。
  “怎么记住它?”
  “左其右斤。”
  “这个斯放在名字里面,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还有一个名字里面也有斯。”
  “普罗米修斯。”
  “迪斯尼。”
  孩子们还举出了好几个含“斯”的名字。
  “这些名字都是——”
  孩子们说:“人的名字。”
  “迪斯尼不是人的名字。”有孩子不同意。
  “迪斯尼乐园是根据一个人的名字取的,他就是迪斯尼。”接着我介绍了迪斯尼的一些情况,当孩子们知道了他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画片的制作人,他们都非常激动。
  我总结道:“这些名字里面的‘斯’大多只是表示读音的,而‘斯’这个字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面,有很多意思,你能先给他组词吗?”
  孩子们只能组词,然后我说:“斯在古语中常常是这样、这个、这的意思,比如刘禹锡《陋室铭》里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的斯就是这的意思。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最佳路径的设计者是——”
  “格罗培斯。”
  “那么他是怎么设计出这个最佳路径的呢?请读课文,注意读通读准。
  孩子们读着,我不时下去指导一些后进生。读完课已经上了9分钟了。
  ★★★★★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读懂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再次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如果请你分段,你会怎么分?(孩子们面面相觑)是的,分段首先要看每一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就来一步步读。“
  接着我请陈娇、黄达愿读第一自然段。
  读中有一个小插曲——
  黄达愿将打电报读成了打电话。我则请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不可以读错,适时,我介绍了迪斯尼乐园的建造时间和一些情况。接着,我指出:“看来读书不可以马虎,有时候真的连一个字都不能错,因为这有可能将句子的意思改变了。”
  接着我们讲到施工部催促定稿,所以打电报,我问“定什么稿?”
  “路径的设计方案。”
  “是的,看来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施工部在催促路径设计的方案。路径到底设计好了没有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第15分钟)
  请朱佳琪读后,我问:“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明白吗?”
  孩子们不会。于是我转入理解“催促”这个生词。“请孩子们联系第一段来理解。第一自然段写到接到电报,你猜电报里面会写些什么?”孩子们在我这个问题下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答案意思差不多,但是字数不一样,我乘机借电报字数要求要少而意思要明白这个特点来请孩子们修改他们的电报,这很有趣,当然也初步感受了情况的紧急。
  “不管你发的电报里具体的是哪几个字,但是你们的意思就是定稿要快!快!”
  学生和我一起说:“快!!”
  “是的”,我说:“其实这就是催促。”
  这个词语基本讲好,接着我请曾磊读这一自然段,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它的段意(此段的最后一句可以成为段意)。利用段落中的某一句话来作为段落意思,这是归纳段意的好办法。
  然后从他修改了“50”多次也没有一次让他满意导入下一段的朗读。
  (第23 分钟)
  “下面写的什么呀?”
  “葡萄园。”
  “怎么写到葡萄园了呢?”
  接着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下请陶欣茹读第三段。板书漫山遍野,请她纠正读音,并随即理解意思。
  又请蒋诚读了一遍。结果他将“一路上他看到许多的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中“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读成了“但却很少有人停下来”,于是我进行了简单的点拨。我以为这很不可读错!
  “这段中,园主怎么卖葡萄的?”我这是在归纳段意呢。
  还别说,孩子们回答后我说其实你的答案就是这段话的意思。孩子们都很吃惊地点了点头。
  接着当然又看看另一种买葡萄的方法了。(第26分钟)
  请一个孩子读……
  我问这次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可以看出?哪半句就可以看出?哪几个词语就可以看出?
  孩子们最后都答——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结果有同学对5法郎产生兴趣,于是我简单地引导他们去了解了几个国家的货币称法。
  “课文的最后一句,让我们知道了这中卖葡萄的方法和他设计路径有关,那么他到底怎么设计的呢?”(第30分钟)
  马耀站起来读第五自然段,有一个词组他读错了——拍了封电报,我给纠正了停顿处。然后齐读。“撒下草种,提前开放这八个字就是设计方法,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接下去读。“
  请他们齐读。
  “孩子们,最佳路径是怎么弄出来的?“
  “人踩出来的。”
  “用一个字就是——踩。”
  顺势教踩这个生字的写法。(第33分钟)
  徐凯接着读了两遍第七自然段。我也读了一遍。齐读!
  “我们回到上课开始的时候提出的一个问题,怎么分段呢?”
  我请孩子们根据我提示的段意来分。这非常顺利。
  然后我以“为什么要分段呢?”这个话题讨论来结束第一课时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