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人》教学设计之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29 走路的人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作品的风格。
  (二)学习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与不懈追求的精神。
  (三)理解文章意蕴丰富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与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意蕴丰富的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的经典名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丹,走进他的作品《走路的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引导学生思考“走路的人”指的是谁?“走路”是什么意思?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一九零零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的雕塑展览。(教师出示罗丹大师的作品《走路的人》)
  (一)教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此作品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1.
    生:害怕、恐慌、不理解为什么会把人物雕成这样子。
    师:看来你对罗丹大师的艺术风格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正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超越。
    预设2.
    生:“这个走路的人为什么没有头、没有手呢?只有厚实的身躯和两条粗壮的、坚定的、叉开着像在走路的腿呢?”
    师:谁能帮他把这个结打开呢?(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罗丹之口的一句话和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并进而体会罗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师:这正是罗丹故意忽略现实人体结构,没头、没手,而体现了内在的精神所在。在厚实的身躯的支撑下,两条粗壮的大腿在专心的走路,这是罗丹让雕塑从静态走向动态的一个成功的突破。
    预设3.
    生:“走路的人”相当丑陋。
    师:用罗丹的话说:“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了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起品性,就是渗入外形触及内在的“真”。此“真”即是“美”。
    师:同样一九零零年世博会上的一个小女孩儿和你们有同感。那么谁来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二)师:同学们结合文章的第一、第三、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罗丹作品的艺术特点。(学生默读)
    生:学生结合第一、第三、第五自然段,概括罗丹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师及时板书。
  (三)师: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风格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生:结合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艺术风格,教师及时板书。
    师:在米开朗琪罗以后三百年中,西洋的雕塑依然遵循着他的风格,他的艺术创作是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罗丹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们深沉的美,启迪人们不停的思考。
  (四)播放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化雕塑作品,后让学生谈一谈这两种雕塑风格最喜欢哪一种?并说出理由。让学生各抒己见。
  (五)(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提问1、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以《走路的人》为题,一个“走”字意蕴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凡是立志于探索创新的人,都可以叫做“走路的人”。
    小结:罗丹在艺术领域里,敢于打破陈规,摆脱传统束缚。这种对艺术的执著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