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课”,美妙的境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老教材,为人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12课,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16课。我曾多次执教过。当再次备课时,许多对教材的解读和设计扑面而来,林林总总,一时难以取舍。此时,“洗课”于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洗”教材:含英咀华,寻找支点
课文既写了景,又写了人,更写了情。解读文本,关键要找到“支点”,也就是文本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设计有所依,让教学现场有力量。
如果以“美”作支点:写了色彩美、动感美、静寂美、人情美、风俗美;或以“情”作支点:自然情、民族情……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足以表现草原内在的精神。我一边听着马头琴演奏的乐曲《蒙古人》,一边反复低吟着课文的首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想象着1961年夏天,已是花甲之年的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草原,那是怎样的惊喜——“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一个看似普通的逗号,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却表达着作者怎样的情!
老舍在文中还写道:“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切的一切,在老舍的心目中,不能只用“美丽”或“美好”二字来概括,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境界。无论是景,无论是人,还是情,都根植于草原之上。草原赋予天空大地明丽的色彩,赋予小丘河流柔美的线条,赋予马牛羊生命的活力。草原也塑造了草原的人民,滋养了这个马背上的民族。
以“境界”作支点,草原的美丽与纯净、博大与精深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天是高不可及的蓝,云是纯洁无瑕的白,草是一尘不染的绿,还有牧羊人的歌声,蒙古包里的奶茶,喝不尽的美酒……美无疆界,根在境界!
二、“洗”设计:化繁为简,拎出主线
课文细腻地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每一句话,似乎都值得驻足:为什么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为什么开始总想高歌一曲,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为什么说轻轻流入云际?“绣”“流”妙在哪里……如果依次提出这些问题,将把文本肢解得体无完肤,“境界”顿失。这么多的点,需要有一根线串起。这根线就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设计:
(一)体会“大”
1.为什么不说在“大地上”,而说在“天底下”?
(天地相接,天、地连一块了。天有多大,地有多大。)
2.引导学生回忆背诵《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作者再次写到了草原的大?(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二)体会“并不茫茫”
1.刚才的交流,突出了草原的大,突出了一碧千里,老舍为什么说“而并不茫茫”呢?(三个层次:清晰,一眼看到远方;不单调,有不同的颜色,形态,有草地小丘河流的景,有马牛羊的趣,有蒙古包,有人;饱含老舍的情。)
在学生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为什么说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十指春风刺绣情,一个“绣”字让这幅图变得精美而又多情。)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那是怎样的情境?
(启发学生想象:草原与蓝天相接,一直伸向云天深处,草原有种内在的力量,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在涌动。小丘起起伏伏,像连绵不断的波浪,远远望去,会给人流动的感觉。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地向远处延伸,草浪轻轻流入云际……)
(3)小结:老舍在遣词炼字上是十分讲究的,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他说过,我们写作须去找到那最自然最恰当的字。如果说“绣”让老舍笔下的图画精美,那么“流”则让画面动起来了,凸现了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4)骏马和大牛……
抓住主线,除掉许多旁枝侧节,也就突出了重点,“洗”出了空间,从而变“容量”为“质量”。整个教学的线索如果混沌不清,不知着力点在哪,就需要通过洗课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因此要求教师既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研究“教什么”和“不教什么”,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洗”设计,就是要“洗”出最佳路径,“洗”出教学效益。
三、“洗”拓展:去粗取精,褪去铅华
备课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在作加法、乘法,想把自己知道的、资料上查到的统统告诉学生,如:播放一段录像,既有草原的景,又有草原的一些风俗展示;陈巴尔虎旗名字的来历是什么,打算出示一份补充资料;配乐朗读时,播放乐曲《蒙古人》,顺便介绍一下马头琴——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我很喜欢席慕荣写的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以及晨光写的《牧人的银碗》,也想介绍给学生……想拓展的,远远不止这些。
关于陈巴尔虎旗的介绍,起初的预设为:
(一)有谁去过或了解“陈巴尔虎旗”?请学生介绍。(估计学生知道得有限。)
(二)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标出陈巴尔虎旗的位置。
(三)教师介绍:1.地理位置:陈巴尔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心地段。2.历史悠久:陈巴尔虎旗是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先后有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清雍正十年(1732年),巴尔虎蒙古人从布特哈地区迁到陈巴尔虎草原戍边,组建“索伦八旗”,1919年成立陈巴尔虎旗。3.名称含义:旗,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清置旗。由于巴尔虎蒙古人迁至呼伦贝尔的时间不同,故称先来者为陈巴尔虎,后来者为新巴尔虎。
后调整为:
(一)课件出示词语:陈巴尔虎旗
1.我们把这个词语齐读一遍,注意读连贯。
2.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什么?(县)
(二)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标出陈巴尔虎旗的位置。
介绍:陈巴尔虎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被誉为“天堂草原”。
两次设计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洗”得简洁了,“洗”得精要了。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上走个来回。至于其他,也都进行了“清洗”:没有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岂不更好;配乐朗读,播放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以激发学生的感情,不需要介绍马头琴,因为那是音乐课的任务;课后再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描写草原的诗文,课堂上着重引领学生阅读文本。一切的拓展都要适合教学所需,适时,适度,让语文课实实在在地做语文的事,返璞归真,清水出芙蓉。
记得一首诗中写道:“春天正在江水里洗着翅膀”,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愿我们备课,精于心,简于形,“洗”出一片清新好风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草原》一文“矛盾”释疑
下一篇:《草原》教学指导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