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教版教学参考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 (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 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 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 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 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洲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