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八达岭上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金秋时节的"居庸叠翠",正是绿深红艳,山果满坡的风光。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铜像,身穿西服大衣,右手斜插在口袋里,脸上充满着民族自信的神情,气宇轩昂地屹立在八达岭上。游人瞻仰着他;他眺望着高耸蓝天的居庸关、逶迤远伸的长城和穿越在层峦叠嶂之间蜿蜒不断的铁路。詹天佑好似对着祖先的古代业绩沉思,又像是在为华夏子孙杰出的工程成就感到自豪。

  今年,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92周年,也值担任这条铁路的设计和施工的詹天佑先生逝世82周年。我应中国铁道科技馆友人的邀请,乘火车到八达岭参观詹天佑纪念馆。傍山而建的纪念馆,坐落在八达岭隧道的上方,遥对着青龙桥车站上的詹天佑纪念碑。纪念馆里最引人怀思的陈列品:不是清朝皇帝赏赐给詹天佑的官戴羽翎;而是他当年亲自攀登这一带崇山峻岭,勘察选线时用过的帐篷、油灯和测绘仪器。这带军都山是古长城的天险,以"杨家将"民间故事命名的穆桂英点将台、杨六郎盔甲洞等奇景,都分布在周围的高山深谷间。20世纪初,中国人能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修建工程十分艰险而复杂的京张铁路呢?当时有位洋大人预卜道:"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没有出生吧!"

  90多年前,这位学识深厚和经验丰富的东方工程师,勇敢地接受了西方人的挑战;詹天佑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京张铁路的独立设计并领导施工。这条从华北平原通向张家口的铁路,要贯穿15公里长的整个险峻的关沟峡谷。由南口经居庸关、青龙桥到八达岭这一段路程,因山势陡然大幅度提高,火车爬不上去,也转不过弯来。面对这个外国专家也感到棘手的难题,怎么办?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并采用首尾两台机车拉推的办法,让列车由石佛寺爬一段高坡到达青龙桥,然后车尾变车头,倒转方向,继续往上爬;这个不得已的方案,还使八达岭大隧道缩短了一半。为了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詹天佑同时从国外定制了大马力机车,并引进了自动挂钩。就这样巧妙而顺利地解决了列车通过八达岭的难题。他为了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关沟段沿线近20座桥梁,大多采用了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式拱桥。举国上下急切地盼待和外国人的冷嘲热讽中,在詹天佑的主持下,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终于自力建成了第一条工程难度很大的京张铁路。

  人们在纪念馆里,还可以看到詹天佑垂髫之年拖着辫子赴美国求学时的照片,以及孙中山先生视察铁路建设时的合影。他虽然十一岁时就被清廷派送出洋,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完全受的是西方的文化技术教育;但是他终生的抱负,就是赶超先进,报效祖国。他年轻时就立志:"我国岂智力不若欧美,而司蒂芬逊之流,何不能产生于中国耶?"詹天佑一生足迹踏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曾领导修建了京沈、京张、粤汉、川汉等十几条重要铁路。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事业,公而忘私,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4月,58岁时就在汉口岗位上过早地与世长辞了。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科技界的先驱,是中国人的骄傲。他建树的业绩,使得古老的长城也增添了新的光彩。这座纪念馆现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拍摄影片《詹天佑》的编导人员,深入现场体验生活,受到詹天佑动人事迹的感召,年逾八旬的孙道临先生,不顾劝阻,在风雪天也登上了险峻的"老龙背"、"鹞儿梁"、"蛇腰湾"等当年勘察的路线。詹天佑纪念碑上镌刻着他担任中华工程师学会首届会长时,向同仁们发出的号召:"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自立于地球之上。"现在詹天佑就长眠这座磨穿了他无数双靴鞋的八达岭上。我国新建的现代化大秦铁路,正顺利地从军都山通过;京九铁路也已直通回归祖国怀抱的港。詹天佑在九泉之下,日夜都可以听到祖国前进的列车从他身旁飞驰而过。
 
上一篇:詹天佑墓     下一篇:剪刀和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