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教学设计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附:相关资料
  1、李白与王昌龄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展示了两位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世俗中的高洁。
  2、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3、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追寻李白——理想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前两部分学习中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理想篇中的三首古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理想篇的解读,进一步认识、了解、亲近李白,追寻李白的傲骨与精神,理解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人生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追寻李白的足迹,体会他蕴涵在作品中的傲骨与人生抱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寄情山水的李白飘然若仙,情牵友人的李白愁心膺月。那一生以大鹏自喻的李白,又有着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二、自读古诗,扫清障碍。
   1、读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师生相机正音)
  三、借助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A、《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传说中的鹏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包括李邕,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言论。
     .丈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是称李邕。年少:李白自称。
    B、《秋浦歌》
     “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C、《行路难》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佳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经封山。象吕尚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如果说在山水篇与友情篇所选的诗歌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而重情的李白,那么在理想篇部分的这几首古诗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预设点: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自信进取的李白。
     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之诗所以惊动千古者亦在此。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一个气度不凡的李白。
     权贵们见我和他们政见不同,与他们唱反调,对我的豪言壮语,往往报以嘲讽讥笑。李白与众不同,冷笑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因而他予以反击。直抒其事,气度不凡。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个怨愤和抑郁的李白。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教师相机引导,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个内心的苦闷抑郁的李白。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倔强、自信的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李白。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小结。
    通过三个篇章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说一说李白给你的印象吗?你更喜欢哪个李白?通过学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试着体会李白在坎坷和磨砺中愈挫愈坚的执着理想,感受他作品中剑魂月影的独特魅力。为阅读链接做准备。

  阅读连接
  [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李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纪念李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部分结成小组,准备好自己做的手抄报或是相关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置身于追寻李白的诗篇当中,我们一定从他的山水诗篇、友情诗篇以及理想诗篇中越来越深地了解他,越来越深地喜欢上了这位不朽的“诗仙”。今天,我们就踏着追寻李白的足迹,掀开阅读链接的篇章,看看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追寻到李白的魂。
  二、畅谈追寻到的李白。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阅读链接的部分,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思考自己追寻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A率真傲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天上谪仙人人间一狂士
   李白想以政治家的身份出现,而玄宗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御用文人。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早年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蜕变为“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高枕无忧、醉生梦死的昏君了。与李白最初的理想天差地别,形成难以融合的矛盾。加上李白天生傲骨,民间也传说他腰中有傲骨,不会弯腰,又素爱饮酒,就难免招致玄宗的不满和王公大臣的侧目。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任华《杂言赠李白》也说他“身骑天马多意气,自送飞鸿对豪贵。承恩招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仍半醉。”表现出他自得自负、傲视权贵、“目中无人”的一幅狂态和醉态。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例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若霞举。上不觉望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邃为脱之。”高力士决非寻常太监,他服侍玄宗几十年,倍受宠爱,权大势盛,太子称他为“二兄”,王爷、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称他为“爷”,象宰相李林甫、王珙、杨国忠,将军安禄山、高思顺、高仙之都是靠他才上去的。李白却不把他放在眼中,在玄宗面前竟让他脱靴,他如何能忍下这口气呢?所以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观赏牡丹时,叫李白即席作《清平调词》三首,让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当场配乐演唱。杨贵妃听后十分高兴,玄宗也更加爱重李白。高力士却不忘脱靴之耻,伺机报复。一次,杨贵妃重新吟唱这三首诗,高力士别有用心的说:“‘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两句明是讽刺妃子的,我以为妃子对李白恨入骨髓,却不知反是喜爱非常。”杨贵妃吃惊地问:“翰林学士何以这样羞辱人?”高力士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说妃子十分低贱。”杨贵妃从此恨起李白来,因为赵飞燕是歌女出身,虽贵为皇后,仍被人视为低贱之女。杨贵妃自己出身也不高。据说玄宗曾三次任命李白官职,三次都被杨贵妃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