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三潭印月”》导学设计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师生合作,点拨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三潭印月”的美丽风光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品悟文章美景。
    学习难点:感悟文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预习课文及生字,收集三潭印月的资料或图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1、教师板书“三潭印月”,指名反馈搜集到的关于“三潭印月”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
    “三潭印月”面积6万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称,使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岛,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的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塔内,灯光外透宛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烛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3、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4、知名用简短的词语形容自己观“三潭印月”后的感想。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优美的文笔,走进杭州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自学课文。
    ①小组长检查生字认读和书写。
    ②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熟练。
    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绿树依依、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④说说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①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②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③提出问题以待解决。
  三、教师精讲,点拨提高
    同学们,读了这篇优美的课文,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1、“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画出描写“三潭印月”美丽景色的句子。
     指名反馈,(用课件展示)品读句子,感受其中的优美。
   2、借助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对句子所描绘的景象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3、想象:同学们,“三潭印月”的月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他们来到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声笑语。你们能想象出那样的画面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了全文,你觉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三潭印月”?
   5、感悟文法。
    ①老师还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反馈。
    (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
    (3)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是呀,在介绍小岛的由来以及“三潭印月”这一名称由来的时候,作者都是自己先提出疑问,紧接着自己进行回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问。
    ③讨论:设问这一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④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么,下面两组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比较句子,体会作用。(课件)
     A、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来到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声笑语。这就是人间天堂啊!
     B、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来到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声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1)学生自由大声读一读这组句子。
    (2)指名反馈。
    (3)你们再读读看,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
    (4)指名反馈。
    (5)指导读第二个句子。
    (6)小结: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作者那份强烈的情感了吗?是呀,反问的表达效果就是加强与起,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
  五、课堂检测,总结全课
   1、照样子,写词语。
   2、例:隐隐约约  (      )  (      )  (      )
   3、读句子,仿造句子。
    这三个石塔造型优美别致,上头尖,中间镂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三只宝葫芦。(比喻句)
    (               )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反问句)
    (               )
   4、学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