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纯净水》教学反思之三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母亲的纯净水》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现代文。这篇课文,围绕“纯净水”事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对“穷”与“富”的认识有偏差时,及时对孩子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事件平凡微小,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却富有很强的教育性。对教好这篇课文,我颇费了一些心思,动了一定的脑筋。
  一、歌颂母爱的绝美篇章
  最先我是想利用这篇文章对本班孩子进行一次很好的情商教育。来达到正确看待“穷”与“富”的问题,从而也体味到文中那位母亲母爱的伟大。
  因此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将它作为一篇歌颂母爱的绝美文章处理,重点分析母亲的话语,感受母亲对孩子教育的用心良苦。“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重点讨论了这里“穷”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不同含义。“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好像也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去正确面对“穷”与“富”的问题。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好像也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孩子们参与也很充分,大多数孩子在我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发言,特别是在对“穷和富”发表看法的时候,能做到各抒己见,言为心声。表面上看来教学效果很不错,孩子们课前又进行了充分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当时我认为课前必须充分预习,才能真正理解文本,与文本进行彻底的、有效的对话,不需要再深入地探究下去,这是我的第一深切感受。
  二、更应是一篇提供写作的绝佳范文
  有这个念头,出于一次非常偶然的谈话。那天,我和本班的语文课代表王乐在网上聊天。她告诉我,其实她与母亲之间也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自己未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而感到惭愧。我突然灵光一闪,是啊,这种母亲对孩子教育的事情太多了,几乎天天都有,我为何不引导孩子们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来呢?这样做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注意感受生活中影响深刻的点点滴滴。因此,我便决定修改教案,将本文作为一次范文学习,作为一次范文仿写,写出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告诉孩子们,并不是要写什么大事,而是写身边的小事,“细微处更能体现真爱”,小事更能体现爱之真,情之切。让孩子们很好地回顾一下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点点滴滴,找到几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例,然后再进行筛选。
  第二、让孩子们选取一件具有典型的事例进行说。在说之前,必须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感知文本的写作特点,抓住仿写点,再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再进行说。否则,就会出现完全相同或者完全没有抓住相似点,不是仿写之作。因此,为了能让这个工作有效性和指导性,所以老师有必要在学生说之前先进性适当的指导,这样目的明确,指向性鲜明,说才有实效性。
  第三、针对五年级的孩子,老师应该更充分尊重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体现出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和学生作为主体者的价值。但是我在上第一节课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处理“我的心理活动”这个环节,包办的太多,学生缺乏真正的讨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真正想法。因此,为了能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老师应把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并在精彩部分予以表扬。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精彩纷呈的好文章来。
  第四、孩子们开始动笔写。“我手写我心”,孩子们说得是如此之好,所以动起笔来,可以说是浑然天成,一气呵成。根本不存在没有话写,没有真情流露等等。写得特别精彩的有:王乐、伍杨文载、邹谨瑜、屈远航、石简睿等等一大批同学,这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不曾出现过的现象。我感到特别欣慰,这次作文教学的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也从这次仿写中受益匪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大人们的良苦用心,也对他们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总之,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学要点,教学手段也会随之而变,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老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努力,才能找到真正事半功倍的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