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设计之一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道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草船借箭》所在单元的教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率。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准确地,跟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学习要求,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我将本课的三类目标制定如下:
   A类目标: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能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B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四个人物的文学形象。
    2、能结合课文理解,进入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C类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知道文学人物区别与历史人物。

  三、说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本课制定的三类教学目标,我是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用不同方法理解。
   2、标画课文自然段,知道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查资料,了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4、圈画文中人物的名字,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他给你留的印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立足教材特点和小学生认知的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所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解人物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比较容易,但是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帮助孩子通过此关,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等于零,这就无法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弘扬民族文化就更是一句空话了。

  五、说教法:
    语文教学也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让阅读教学变的清晰起来。

  六、说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读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七、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激趣导课
  众所周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的第一板块,我就设置的一个悬念:“你知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其实只要你用心学习课文了,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能不能回答出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准备分三步完成。
  1、在读书活动中,你都读过哪些书?
  2、读书是有讲究的。然后出示“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问学生,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3、顺理成章引出要学的课文——19、草船借箭。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
  有效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预习,设置这个环节,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一些基础目标,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学生养成一个扎扎实实预习的好习惯。
  1、知道故事中的四个人物。
  (1)说出故事中有几个人,都是谁?
  (2)准确写出四个人物的名字。
  一方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四个名字中有两个生字,顺便也进行了检查,更重要的是为本课的教学核心—分析四个人物的形象做了一个准备。
  2、通过看拼音写汉字的方法,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大屏幕出示课文梗概,凡是生字,一律用拼音表示。
  (2)抽一个学生把屏幕上的文字读一遍,告诉学生,要把拼音换成汉字。学生写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问题,为后边指导做准备。
  (3)对照屏幕对答案。
  (4)评价,相机指导。
  把课文浓缩,在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
  本篇课文比较长,对于其它几个预习作业,我会分解在后边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完成。
  第三板块: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
  理清课文层次,在本课是一个基础性目标,不宜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完成。为了给学生一个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可以引导一下学生:
  草船借箭,你一定知道是谁向谁借箭的吧?打开课本,快速找出诸葛亮出发借箭,到借箭归来的段落。这样文章的中心段就提了出来。
  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周瑜借箭?学生就会说出借箭的原因,顺势让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起因段就出来了。
  这时课文已经被截成了四部分。再问其它段落写什么?水到渠成,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2、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理清层次这个环节,所以让学生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里不会有困难。
  第四板块:深入到课文第三部分(6—9自然段),从诸葛亮巧谋划、晓天文、懂地理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本文着力赞美的一个人物,感受诸葛亮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感受诸葛亮的形象时,可以借课文中周瑜的话引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形象,然后围绕“神机妙算”进行教学。
  1、引出课文第三部分。
  承接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追问:你觉得这件事中谁是最主要的人物?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也是一个预习作业。)课文中也有一个词,是用来评价他是一个什么样儿的人的,你知道是哪一个词语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哪一部分课文最能直接反应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出课文第三部分。
  2、抽生轮读这一部分课文,画诸葛亮指挥军士们的句子。一方面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是为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做准备。
  3、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逐句进行研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
  4、除此以外,还有哪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借箭的保障?
  通过分析写雾的句子,让学生感悟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
  5、是不是诸葛亮巧谋划、懂地理,晓天文就能保证借箭的成功呢?你认为还需要什么?设置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第二课时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