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之九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简析: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的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三、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把孩子们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排,每个组员快速出列观察队形。先站在正面看,再站到侧面看。
   2、每组派代表交流观察到的结果,并说说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由此得出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不同的结论。
   3、老师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学的古诗也和观察的角度有关系,这会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呢?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课题的意思。老师简介题壁诗。作者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会题些什么呢?让我们也跟随大诗人一起去浏览一番,领略其中的滋味。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也可以是全诗。练习后抽读进行指导;师生轮流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3、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懂的地方,解决疑难点。
  三、启发想象,理解诗意。
   1、读“诗”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一定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刚才你们和诗人游的是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庐山。还记得另外一个诗人也在浏览庐山之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记得吗?
    (齐背)
   2、两个诗人一山一水,写出了不同的意境。李白着重写的是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苏轼从——(引导学生说出横、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写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你想从哪个角度来欣赏这巍峨挺拔的庐山呢?(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角度,师因势出示相关图片)
   3、站在这个角度,你看到的庐山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播放音乐,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闭眼想象,用笔画下脑海中呈现的景象,然后再全班交流。(分别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角度想象。)
   4、师引导理解说出:横向看到的庐山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看到的却是高耸的山峰;(横看到的是庐山的“长”,侧看到的是庐山的“高”。)无论是从远处眺望、近处细看,还是从高处俯瞰,低处仰望,庐山都呈现出它变化多姿的面貌,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产生共鸣,领悟道理。
   1、同是庐山,我们却能看到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景象,是因为我们“移步”,让庐山“换形”。我们以前也学过一篇有“移步换形”效果的文章,是——《画杨桃》。背诵“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我们这首《题西林壁》,也是要告诉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就不同。但是,我们只看到片面的时候,不要忙着下结论,而是要客观、全面地去观察、去发现,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事物的全面和根本。这也是诗人在游庐山后的心得,也是他想告诉世人的道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了世人传诵的千古名句。我们平时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正是此理。
   2、那如果我们要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你们觉得要如何去看,才能完整地看清它的样子呢?
   3、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管是看景,还是看物,或是看人,都有自己片面的一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带领学生在校园内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校园,再站到楼顶看全貌,感知“不识学校真面目,只缘身在校园中”。然后再让学生举例,也可老师举例引导。
  五、课后拓展。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另外还有四首,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了解学习,相信大家在不同的诗里,还可以看到更多的庐山的美和诗人丰富的感情。

  材料补充:
       初入庐山国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过庐山下                过圆通诗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