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展示实验学校全新的教学观:"给我一次机会,我能行",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自信、在自信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学着关心、帮助他人"。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课标和高效课堂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引导学生以"爱"为主线,抓住"谈何容易"这个关键词为突破口,找出"找髓难,抽髓难,运髓难"的相关语句,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难点: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模式:
根据实验小学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本课的基本流程是:导入课题,引发"爱",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寻找"爱",完成学案--交流展示,体会"爱",教师点拨--课堂小结,畅谈"爱",拓展延伸--达标检测,学会"爱",当堂巩固。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爱",明确目标(3)
1、播放1999年台湾地震视频,师缓缓叙述:1999年的9月21日,台湾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地震,造成了1万多人的死亡。9月22日早晨,受灾地区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受伤的人员,当地气象局警告说,未来两周内还将不断有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发生,台湾还处在余震的威胁中。然而,就在这天早晨,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却要开始一场特殊的手术。为什么说它特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和这次地震有关的一个真实的爱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板书课题并质疑:"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此刻学生纷纷举手质疑:"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海峡指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我适时评价激励。
3、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谈何容易"这个关键词为突破口,找出"找髓难,抽髓难,运髓难"的相关语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从而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我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完成导学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在非地震带上的孩子们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具体直观的感受。我利用1999年台湾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情境导入,旨在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进一步理解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和李博士的高尚医德作铺垫,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学习有助于学生尽快走进文本。)
(二)自主学习,寻找"爱",完成导学案(12)
1、出示导学案(一):
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探究学习。
问题一:仔细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钱和找髓难的句子。结合课文说说"谈何容易"的理解。
问题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6自然段,体会抽髓难、运髓难。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小组交流是谁的哪些行为感动了你?
学法指导:抓住环境、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味人物情感,概括人物品质。
(1)台湾青年具有( )、( )的品质。
(2)李博士具有( )、( )的品质。
问题三: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谁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两岸同胞用什么为小钱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
2、分组学习,完成导学案。
3、多媒体出示《快乐链接》白血病、骨髓移植、7.3级地震、余震相关资料卡。
(读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在导学案的提示下,学生自己能选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去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体会字里行间如诗如歌的爱。这样做更能突出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自主性。快乐链接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知识。)
(三)交流展示,体会"爱",教师点拨(15)
1、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导学案。(有的派小组长代表汇报、有的学习小组一起朗读感人语句、有的分段朗读,有的利用投影机解说导学案)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相机评价。(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不同感悟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2、出示教学重点语句,点拨引导体会。
A、"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巧用文本激情引读:在这场灾难中,台湾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读)地震还未结束,但是台湾青年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因为他知道→(生读)险情随时都会发生,但是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因为他知道→(生读)(这样的引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悟台湾青年的优秀品质)
B、"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会平静吗?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加深学生对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认识。)
C、"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出示地图与时间表,当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对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
(四)课堂小结,畅谈"爱",拓展延伸(3)
1、课堂小结: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这真是一座亲情架设的生命桥、爱心架设的生命桥、骨髓架设的生命桥等。
2、组织讨论: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那么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3、推荐学生阅读《生命二十四小时》这本书,它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五)达标检测,学会"爱",当堂巩固(7)
出示达标检测:
1、按照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本文通过讲述( )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和( )冒着生命危险,用( )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的故事,赞颂了两岸同胞( )。
2、对比例句中的两句话,体会学习细节描写的好处。
a、针头刺去,余震使针头脱落,李博士停止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之一
下一篇:潜心会文, 感受真情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