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之二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时间、地点:2010年10月29日于仙桃职业学院
  学生: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六年级学生
  整理:潜江市园林一小北校区聂翠萍(根据听课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课前文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芳草萋萋”,同学们,你们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生1:杨柳依依、小心翼翼。
  生2:栩栩如生、热气腾腾。
  师:同学们知道的词语还真不少,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组类似词语,请看大屏幕: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春雨绵绵 清波涟涟
    流水潺潺 明月皎皎 浮云渺渺 炊烟袅袅
  师:像这样美的词语,我们应该美美地读一读。听老师读,“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接着读。
  生:春雨绵绵、清波涟涟、流水潺潺、明月皎皎、浮云渺渺、炊烟袅袅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些词语可以倒过来读。
  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ABCC式词语。
  生3: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写景的。
  师:很好!同学们,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生: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春雨绵绵、清波涟涟、流水潺潺、明月皎皎、浮云渺渺、炊烟袅袅。
  师: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这类词语,这样对我们写作有好处。好了,下面我们正式上课了。
  一读:字正腔圆明大意。
  1、读题,解“绝弦”
  师:有这么一个故事,它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因为它记载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友情。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就是把琴弦折断。
  师:很好!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读得干脆一些!
  生:伯牙绝弦。
  师:读得绵长一些!
  生:伯牙绝弦。
  2、试读,教“学法”。
  师:很好!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以前学的课文都是白话文,今天学的是一篇文言文。
  师:非常好!第一次读文言文,好读吗?意思好懂吗?
  生:这篇课文难读难懂,和以前是不一样的。
  师: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难读难懂,但它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一定要学好它。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一个法宝,那就是一个字“读”。(板书“读”)一是读得字正腔圆,读准读通。(板书:字正腔圆准、顺)二是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语言的情,读出语言的味。(板书:抑扬顿挫情、味)三是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古人称之为通达。我们小学生要多积累。(板书:熟读成诵积累)
  3、疏通,明“大意”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步来学习这篇课文。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步的学习,把字音读准,把文章读通。谁先来读一读课文。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善”是翘舌音,再读课文。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善哉,峨峨兮/ 若/ 泰山!”这一句一定要读顺。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同学们读课文时有些字读得不太准,停顿把握不太正确,下面跟着老师读课文。(教师领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也可以讲给同桌听。
  (生读课文)
  师:有哪位同学来试着讲一讲?
  (两名学生先后讲故事)
  师:你们讲得太好了,看来你们预习课文是下了功夫的。你能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篇课文的吗?
  生:我是用联系上下文和看课文注释的方法读懂这篇课文的。
  师:真不错!你有自己理解课文的方法了。咱们学习文言文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同学们,这篇课文有四个“善”字,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意识吗?
  生:这篇课文的四个“善”字,第一个“善”字表达的意识是擅长,第二个“善”字的意思是喜欢,第三个“善”字和第四个“善”字表达的意思是“赞叹、好、妙”的意思。
  师:前面两个“善”字表达擅长、喜欢,这两个“善”字表达仅仅是喜欢吗?
  生:这两个“善”字能表达伯牙的心声,也就是说这两个“善”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师:后面两个“善”字呢?
  生:后面两个“善”字也都是一样的,表达的是赞叹,美妙。
  师:很好!同学们,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文章中还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两个“志”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认为这两个“志”表示他心里所想。
  师:那么后面“伯牙所念”的“念”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伯牙所念”的“念”也是心里所想。
  师:也就是说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候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同学们,这就是中国汉字的奇妙所在。咱们理解文言文就应该抓住这样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二读:抑扬顿挫品情味
  1、范读,知“节奏”
  师:很好!读文言文就要读出文章的情,读出语言的味,做到抑扬顿挫。下面请听老师读课文。(师范读课文。读到情真意切处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生:想。
  师:老师是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边读边想象伯牙对子期的这种情感。想像老师这么读吗?请大家像老师这么读。
  (学生自由读文)
  2、精读,悟“知音”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读得抑扬顿挫呢?请同学们读第一句。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老师觉得“善”字读得重一些,才能读出伯牙善长鼓琴,子期善于倾听。请同学们再读这一句,读出子期对伯牙的赞美。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子期善于听琴?用“——”在文中画一画。
  (学生读文思考并画)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来。
  师:看出了伯牙善于鼓琴,子期善于听。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赏读,明“情理”
  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此时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1:钟子期眼前仿佛看到了高山以及高山上的蓝天。
  师:钟子期看到了蓝天下的高山,还看到了什么?
  生1:钟子期还看到了云雾缭绕的高山。
  生1:钟子期还看到了怪石嶙峋的高山。
  师: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宛如人间仙境的高山。
  生3:我看见了巍峨挺拔、高耸入云的高山。
  师:很好!请同学们读出钟子期眼中的高山,读出你心中的高山。
  生:(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假如此时你是钟子期,看到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钟子期眼前仿佛看见了一条小河,顺流而上。
  生2:钟子期眼前出现了一条无边无际的江河,河面片片涟漪。
  生3:钟子期眼前出现了缓缓流淌的江河,河上还飘着几条小船。
  师:很好!你们能读出钟子期眼前的景象吗?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弹琴时,钟子期眼前出现了许多美丽的画面,你读到这两个句子时,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