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入选小学课本是一个错误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还是外行话,缀这样一句是怕不知道哪句话让文化化的人们笑掉大牙。
  读整篇的课文,总是觉得,此篇课文无论从什么角度解读都是成年人的感受。小孩子们断不会有时光匆匆的感受,所以,不管老师如何的解读,都不可能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那样小的孩子正是等待这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孩子们呢?他们怎么会有时光匆匆的感受。
  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何时觉得时光匆匆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盼望的是过年,是过年时候的新衣服、好吃的东西何不用上学。盼望的是长大后不用在遭受家长的管教。
  所以,不论教师有什么样的花样解读课文。激动的都只是老师、听课的成年人而已。
  孩子的世界是游戏、色彩、天空、广场。而不是时间。
  记得一个画家老师展出一组孩子的优秀画展,参观的人们不解:孩子画中的花儿比楼房还高。蜗牛和房子一样大。这样的画为什么是优秀的画?画家是一个真正的阿教育家。她说:在孩子的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美好的事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是超常的大,只是孩子的正常。
  那么,如果孩子和成年人一样的感到时光的匆匆。那是孩子的不正常。
  小学的老师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在没有加入老师的解读。老师的色彩、老师的塑造以前。让孩子们通读整个的一本书的课文,然后让孩子们挑选他们最喜欢的课文和文字。我想,选匆匆的会是零。
  为孩子的色彩上课,从孩子的视角解读!

  给梦回:
  每学期结束,我都要做个民意测验,你喜欢本册教材中的哪些课文,为什么?
  《匆匆》一文入选人教版教材的第12册,该文学生的喜欢率高居这一册教材的榜首。这批学生现在在念初二,假期常来看我,说着先前的故事,有时就情不自禁背起教过他们的课文,而《匆匆》,几乎每次都背。我喜欢教名家名篇,就像买衣服一样,没品牌的,我一般不买。名篇之所以名,盖因为那是大浪淘沙后的金子。哎,梦回,听孙道临朗读的《匆匆》,那略带沧桑的带着磁性嗓音,享受啊。
  以上文字,想表达的是,作为六年级学生,完全能品评文字的美,从而喜欢课文《匆匆》,这作为入选理由之一。
  当然,梦回的想法,不无道理。但是,贴近学生的实际,不等于迎合学生的所有需要。他爱玩就玩,想疯就疯,你的孩子,你答应不?民间不是有缺啥补啥的说法吗?孩子在喧喧嚷嚷中不能静下心来想这个时光匆匆的问题,那读着这样的一篇美文,进而体会时光匆匆,不是很好吗?这作为入选理由二吧。
  可惜我们苏教版教材的编委,为了语言的规范(名家名篇大都带着作家自己的个人风格),在高年级中也几乎没什么名家名篇,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据说,新修订的教材中,会适当增加,希望如此。
  哈哈,梦回,你还可以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