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的界碑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远远地站在语文课程的历史景深看,我觉得,《为人民月良务》一课是语文教学走进“语文教学”的一个信号、一座界碑。
课的本真,恰在“走进语文教学”这一标识上。
首先,从教学主线看,它第一次以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话语形式绾结全课,而将话语内容(诸如张思德的生平事迹、毛主席的情感轨迹、“为人民服务”的演化足迹等)作为一粒粒光彩夺目的教学明珠点缀其中、穿插其间。全课主要由三个板块构建而成,第一板块,以抓关键句、关键词的方式提炼出本文的三个“独识”,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板块,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式感悟本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即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实现对重点的各个击破;第三板块,以读写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亲历亲悟本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实现对话语的形式迁移。显然,三个板块的教学指向和逻辑关联是高度统一、高度明晰的,那就是政论文的话语形式。感受、理解、积累、运用政论文的话语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
其次,从教学内容看,它第一次将课程目标的设定“从语言的意思本位跃进到话语的意图本位”(王尚文语),从而使其教学内容的要素由“三个关注”扩展到“五个关注”,即:
1.关注“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政论文”;
2.关注“这篇政论文是写给谁看的”;
3.关注“这篇政论文是怎样写的”;
4.关注“这篇政论文写了什么”;
5.关注“这篇政论文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质疑的地方”。
比较而言,本课在“第一关注”FP“意图关注”和“第五关注”即“价值关注”上带给我们的震撼更大、启示更丰。事实上,“意图关注”是本文的人文性和本课的人文性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教学范畴。主席的这篇演讲,有两个既相关联又在递进的意图,第一,悼念张思德同志,缅怀他为人们服务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第二,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显然,第二个意图更为重要,第一个意图是为第二个意图服务的。
如果只是局限于第一个意图,那么,讲清了“死的意义”也就足够了。正是为了第二个更为高远的政治意图,主席才要进一步讲清“不怕批评”和“团结互助”,这似乎已经跟当时的悼念情境且行且远了,但唯有讲清楚这些,才能使全党、全军更好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对此,林老师有着相当充分、相当精到的解读和落实,譬如读薄全文、提炼思路的做法;譬如回顾张思德感人事迹、提炼其崇高精神的环节;譬如摘录除“死的意义”之外文中的其它经典名句并畅写感言的板块……这些设计和安排,无不彰显着“意图关注”的教学目的。
最后,从教学细节看,自觉的语文意识、敏锐的课堂机智、无痕的教学艺术,让我们在不得不叹服林老师卓荦的教学素养的同时,也一次次深感“细微处见精神”的真谛和无处不在的“细节决定成败”的铁律。特别是课的细节处所彰显的语文意识,更是让人击节称奇。关于“死的语境义”的开掘和置换比较,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认到“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这浓农的语文味不正是语文意识这把文火慢慢熬制而成的吗?“而死”与“去死”,倘若没有炼就语文意识这双火眼金睛,细读文本时谁又能如此精准、如此深切地把握得住?课程实施时谁又能如此熨帖、如此流畅地传递给学生呢?“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语),诚哉斯言!善哉斯言!
帕克?帕尔默说过,“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我以为,听课观课议课评课,又何尝不是另一面通达自己灵魂的镜子?因为想要更加立体、更加清晰地照见自己的语文教学面目,于是,站在了由林老师精心打磨的《为人民服务》这面课程之镜的面前;也因为这面精致而隽永的课程之镜的映照,我才得以重新发现自己的语文教学面目。原来,语文还是语文,在浸润过浓农的诗意之后,在黯淡了工具派和人文派的针锋相对、刀光剑影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为人民服务》人教版教师用书
下一篇:《为人民服务》片断赏析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