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用书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生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生:我也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最能体现她的坚定、刚毅和顽强的精神。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读到这一句,“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就想,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我觉得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特别让我佩服。
  
  师:还有谁来谈谈?
  
  生:我觉得写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生: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生:我来补充一点,从这段话里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里有句话,“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我想他们即使失败,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接着谈。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我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我认为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生:我觉得“终于”这个词要读出一种成功的喜悦。
  
  师:那你们俩能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作者在叙述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辛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她和皮埃尔的对话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分角色读。)
  
  师:从他俩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远大的。
  
  生:我觉得这里还体现出居里夫妇的一种乐观精神。
  
  师:是呀,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艰难的实验,可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丽颜色的镭。他们得到了吗?读──
  
  (生齐读:“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生: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生: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动。我觉得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还有体现她献身精神的地方吗?
  
  生:从第5自然段的这一句也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5、6自然段。)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生: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生齐读第5、6自然段。)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