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设计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第五版块: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感受诸葛亮,还要感受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这一板块几句是要以诸葛亮为主线,来感受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弄清故事的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1)知道故事中几个人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这是本课的预习作业,所以先让学生说,能说多少是多少,然后老师小结。
  2、逐一分析人物形象。
  还是要以诸葛亮为线来分析的。
  a、你们说说,诸葛亮都了解谁?
  b、从哪里看出来他了解周瑜?(本文刻画人物形象最明显的手法是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且文中人物都是绝顶聪明的高手,在对话的背后都有深藏的东西。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更是反映两人的特点,所以在这里要做重点分析,通过两个人的语言交锋,感受两个人物鲜明的形象。①边读边分析两个人的对话,感受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②学生分角色对话。)
  c、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了解鲁肃这个人?鲁肃是周瑜的部下,又是周瑜派来监视他的,他怎么就敢向鲁肃借船呢?鲁肃做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哪一个词表明一切都在鲁肃的预料之中呢?(引导学生感受鲁肃的形象。)
  d、其实在这件事上,诸葛亮还算对了一个人很重要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曹操)
  出示第七自然段鲁肃和诸葛亮的对话。引导学生说出诸葛亮算定,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再问:曹操出来了吗?出示第8自然段曹操下令的句子,验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体会诸葛亮的“笑”。
  “笑”的研读,可以丰富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进一步认识。
  诸葛亮在笑谁,为什么笑?
  学生交流,感情读。
  4、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1)诸葛亮神机妙算轻松“借”到十万多支箭,难怪——出示最后一句话。
  你说周瑜会服吗?那他还会做什么?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周瑜还会怎样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又会怎么应对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怎么办?
  (2)刚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就变的这么聪明了,那要读两个故事,三个故事呢?现在知道为什么说“老不读三国了”吗?
  既可以和开课照应,也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六板块:还原历史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希望通过学生的思考,来使学生“去蔽”。尤其是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塑造,是按照作者的感情倾向来塑造的。重新认识周瑜让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只是“嫉妒”两字能概括的吗?这里面是否还有更深刻的两国利益的考虑。从而初步还学生一个“草船借箭”的真相。
  由于本文是由小说改编的,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明显,对一定人物的塑造难免存在着“遮蔽”。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要让学生明确小说中人物塑造虚构的特点,对故事中几个人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文中的四个人物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2、这是小说,“七分实,三分虚。”这里有大量的细节和一些情节都是虚构的。事实上这些人物是怎么样的?
  逐一还原人物历史面貌。
  3、小结:阅读时要注意区分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

  八、说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让学生对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一目了然,对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是形象一目了然。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巧谋划  通天文  晓地理   知人心
                 绳索连船 大雾漫天 顺风顺水  周瑜(阴险狡诈)
                 一字摆开            鲁肃(忠厚守信)
                 擂鼓呐喊            曹操(谨慎多疑)
                 调转船头
  [设计理念]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紧扣教学目标,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束缚自己、规范自己,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读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