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文训练的关键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很难找到训练语文运用能力的鲜活的“范例”。笔者听过不少语文课,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并没有真正把握语文训练的实质。表面上看,学生在课堂里发言踊跃,活动频繁,但因为训练的目的性不强,许多训练都只能算“无效劳动”。有时候,为了一个芝麻大的问题,教师“故弄玄虚”,非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微言大义”不可,而这个小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学生了解或不了解都无关紧要。如,某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为什么算单纯词?文章分两段还是三段?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对比论证还是类比论证?是借代还是借喻?学生左发表意见,右陈述看法,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耗在这种问题上有无必要?另外,大多数语文课上,总能遇到几张“老面孔”。譬如,对某个句子的语法分析,对某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主题思想的归纳、写作特点的提炼,等等。这些训练的实用价值究竟有多大?是不是每节课都得引着学生在它们之间兜圈子?了解这些问题,对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帮助?文章学、语法学中的那些抽象的理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果真有那么重要吗?对这些问题不想清楚,“以已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可问可不问的,不问;可练不练的,不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言语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
在《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表现出较强的“用语文”的意识。譬如,让学生用换句式的方法,说说蛇与庄稼的联系;让学生用课文所讲的道理,阐述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让学生结合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运用联系的观点说说植树造林与人类的关系,并要求学生给市长写一封信,陈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训练,既紧扣教材,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较大的开放性,是那些鸡零狗碎式的答问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的训练才真正发挥了教材的范例功能。
那么,如何以运用为核心优化语文训练呢?
首先要保障训练的时间。教师要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上,不要在课文分析中“自作多情”地作些无用的、“发胖”的分析,不要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弄得那么“神秘”和复杂,而应该“精兵简政”,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把学生带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其次,要拓展训练的空间。语文训练的空间决不能止于狭小的教室,不能“关起门来”搞封闭式训练,而应当开通多条渠道,使语文训练与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要加大训练力度。造句、辩论、写片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仿写片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运用性很强的训练方式。搞这样的训练不能“晴蜓点水”,浅尝辄止。譬如造句,就不能让学生满足于会造,而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造出富有新意的语句,要让他们真正从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抓住课文内在联系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下一篇:《蛇与庄稼》一课的教学启示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