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板书设计:
                        拐杖
                     小姑娘:让座  照顾
                             互相关爱
                       我:提前下车  装瘸
                         上车  高举拐杖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看到“我”拿拐杖上车时,小姑娘以为“我”是(     ),主动给“我”(       ),在“我”婉言谢绝后又一直(     )。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     )。后来“我”又“把拐杖提得高高的”是为了(     )。让我们感到(        )。
   2、抽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4、5;7、8自然段。)

  【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从学情来看,学生跟以往相比语文能力较弱,虽然已具有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等,但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更多需要老师进行思维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加以重视,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和以往相比有如下特点:
  1、“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实际:课文不难懂,能感知到了小姑娘的乐于助人,但对“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另外文本很有特色,其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体会,以学生的学习经验读书感受为基础,根据教材特点,确定好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设计,旨在依学而教、顺学而导,上课更能游刃有余。
  2、以语言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层层深入,理解人物的表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情感、感悟人与人互相关爱的真情。
  从学生对小姑娘的印象入手,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我”。从“我”为小姑娘考虑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钩下联,从探寻“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的心理活动----抓住“恍然大悟”—结合小姑娘的表现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对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关爱的一幕。使学生在老师适时引导中层层深入,从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关爱之情,领悟文章的主旨。
  3、能结合课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语言、学表达,使学生学有所得。
  理解人物做法、把握文章主旨之后,我设计了讨论的环节:题目好在哪儿;同是“让座”有什么不同?在交流与适时的引导中使学生关注课文的写作目的和选材,为学生习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