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róng”,在“毛茸茸”中读“rōng”。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diàn”。在“沉甸甸”中读“diān”。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