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主题教学——《圆明园》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学生朗读时语气各有不同)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生: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师:结果——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朗读,并再次注意体会“不可估量”一词。)
  师: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浏览第5段,用书上的词语概括概括。
  生:英法联军是“统统掠走”,“任意毁坏”,“放火焚烧”。
  师:“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生:要能拿的,就全部拿走,一个也不留。
  生:就是能抢就抢,拿不动的就用车运。总之片甲不留!
  师: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学生没有说的)那好,我这里有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
  生: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师:把感情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生:“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学生个个表情严肃)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熏是怎么“毁”?
  生:不走就砸,摔。拿不走也不中国留着,都给弄坏。
  生:我知道他们用枪捣毁大镜子,把上好的花瓶瓷器等随便往地下一扔……(教师再次出示资料,学生——)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师:有感受吗?(学生纷纷点头)好,再带着感受朗读这句话。
  生:“……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提示学生朗读“破坏”“毁掉”时,要表现出一种无奈、气愤、痛心的语气。)
  生: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答24小时) 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答72小时)
  :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答:4320分钟,有的学生动笔计算。)
  师:4320分钟是多少半分钟?(学生回答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全体静默,出示画面: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学生答感觉长)
  生:会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生:圆明园本来是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笼罩了整个北京!所以,可以想象出圆明园这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怎样化为灰烬的。
  师:那就把感受带到课文中再读!
  生:“1860年,10月6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了。
  师:很好,你把这句最后的“还”换成“都”更准确了。(练说其他句略)正是(放映李大钊的诗句)——
  生:“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深沉地朗读李大钊的诗句)
  师: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国家的行为呢?(默读雨果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句子概括。)
  生:“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生:“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回过头来读全篇课文!(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沉默。)
  师: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指着课题问)
  生:这样宏伟的建筑毁于一旦,我只有难过呀!
  生:留给我的是愤恨!
  师:那就请你愤恨地表达吧。(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训练)
  生:我很无奈。
  师:那就请你“无奈”地说一说。(同一个句子,读出的是无奈的语气。)
  生:有泪水,有叹息,有无奈,有痛苦……(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带着属于自己的感受朗读这句话。)
  师:最后,请全体同学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人!(学生读略)

  三、“走出圆明园”
  生:(教师再次呈现诗歌并朗读)“圆明园里,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出历史的阴影。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是当时的皇帝,但我没有兵权,我的兵权掌握在老佛爷慈禧的手中。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
  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帝,我不会建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是,历史不能假设。请读下面的词条——
  生: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生: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