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家彦教学实录——《跳水》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生:放肆的“肆”第二笔不对,笔顺颠倒了。
师:你听到了吗?
生:听到了。
师:同学帮助了你,你应该怎么表示?
生:谢谢你。
生:不用谢。
师:这就叫礼貌,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看老师写“肆“这个字,怎么念?
生:肆(sì)。
师:读词。
生:放肆。
师:如果今天不留作业,明天默写“放肆”这个词,会不会?会的举手。
生:(齐举手)
师:课堂上学会了,何必回家默写十几遍呢?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一定要学会了。
师:“放肆”这个词怎么讲?
生:不顾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约束。
生:任性,没有控制自己而拘束。
师:这个词同学是查字典得来的,但没有理解。查字典是个好办法,但还要回到课文里才能真正理解。看课文哪句话写了它放肆?
生:第四句……最后一句。
师:给他时间,谁帮他一下?你说。
生:第三句。
师:大家读。
生:“有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
师:这就是猴子的放肆。你读一读。
生:(读第三句)
师:同学帮助了你,你应该怎么表示?
生:非常感谢。
生:不客气。
师:你说得更好。查了字典,又回到课文里,对这个词就理解得更清楚了。大家清楚了吗?
(教会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注意进行礼貌教育。)
生:清楚了。
师: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
生:第四句。
师:(出示小黑板:它显然知道大家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因而”这个词把前后联系起来了,但意思不好讲,谁能换另外一个词,还不改变原意。你说。
生:所以。
师:好!请坐。你说。
生;因此。
师:好!你说。
生:然而。
师:行吗?你读一读。不行,再思考。我提示大家一下,先写一横再写一横,再竖钩。你说!
生:于是。
师:能换成一个字吗?
生:就。
师:你读一下!
生:(读句子)
师:还能换吗?
生:便。
师:你读一下!
生:(读句子)
师:真好,我们换了五个词,所以、因此、于是、就、便。我们通过换词,就知道这个句子,它是由于前边的这个情况,才有后边的结果,“显然”说的是上一句,“更加”说的是下一段。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读一个句子,不但要注意句子内部的联系,这要注意句子前后的联系。所以,读书时不要只读一个句子,而要注意句与句的关系。请同学们说。
生:关系。
师:学到这儿我们归纳一下,理解词有很多种方法。理解“取乐”是结合你们的生活,理解“放肆”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因而”是通过换词,理解“显然”、“更加”是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这就告诉我们理解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死记硬背。我们还知道概括段意要用中心句。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呢?
生: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师:另外,我们还知道了读书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一段中我们学了一个生字是——
生:肆。
师:学一个生词是——
生:放肆。
师: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强化巩固作用。)
师:现在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读第二、三自然段,能读多快读多快,越快越好,我给你们计时。开始!
生:(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好极了。大家用了二十秒左右。老师为什么要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报刊杂志数量很大,不但要像第一段那样逐词分析,还要很快的读,抓位它的大意。我们知道,台北师专附小六年级的学生一分钟读两千字,像“跳水”这样的课文能读三课,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读书时,不但要有质量,还要有速度。大家是不是读懂了?
生:读懂了。
师:现在看第二段猴子把玩笑开到谁的身上了?
生:孩子。(板书:孩子)
师:请用一个字概括,在猴子和孩子之间加个什么字?
生:逗。(师板书:逗)
师:合起来说,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猴子逗孩子。
师:第三自然段写出什么?孩子怎么猴子?
生:孩子追猴子。(板书:追)
师:所以这一部分第二自然段写了猴子逗孩子,第三自然段写了孩子追猴子。合起来就是这一部分的——
生:段意。
师:上一段用的是找中心句概括段意,这一部分用的是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压缩后合并起来,也是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写猴子怎样逗孩子,用了一系列什么?
生:动作。
师:请把一系列动作划出来。我请一位同学读。这样读:“猴子跳到孩子面前的”“跳”,“把帽子摘下来”的“摘”,“戴在头上”的“戴”,就这样读。
生:“猴子跳到孩子面前”的“跳”,“把他的帽子摘下来”的“摘”,“戴在自己头上”的“戴”,“很快爬上桅杆”的“爬”,“坐在桅杆横木上”的“坐”,“用牙齿和爪子撕”的“撕”,“故意逗孩子生气”的“逗”,还用“冲着他做鬼脸”的“做”……
师:他说的全不全,还有吗?
生:还有“喊”。
师:对吗?老师让找的是猴子逗孩子的词,喊是孩子的动作,对吗?
生:不对。
师:谁错了?
生:我错了。
师:从明白老师问话的角度看,你错的还很有价值,应该受到表扬。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孩子面前(他是船长的儿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师:你们理解吗?
生:理解了。
师:不一定,究竟猴子怎么逗孩子,你们还没看见。读书一定要读到像你们亲眼看见了一样,才算真正理解了。为帮助你们理解,我放一段录像。我们天津紧靠渤海湾,我租了一般外国轮船,让一个外国小孩当船长的儿子,让外国人当水手,从动物园借了一只大猴子,拍了猴子怎么逗孩子的经过,想看不想看?
(引导想像,建立形象,启发学生展开形象思维。)
生:想看。
师:真想看假想看?谁想看,举手!
生:(齐举手)
师:闭上眼睛,我做一下准备工作,眼前有一张大屏幕。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睁眼,看见了没有?
生:看见了。
师:看见了什么?我没放录像看见什么了?实际上你们不是在看,而是在干什么?
生:想像。
师:太重要了。读书时一定要想像,就像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一样,这样读就读懂了,读活了,读理解了。你们说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生:好。
(老师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进行再造想像,对学生渗透形象思维的训练。)
师:请有这种方法默读第三自然段,最好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想像。
生:(默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想像。
生: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
师:大家读“……不一会儿……”
生:(读)
师: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
生:夺帽子。
师:帽子就这么值钱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
生:挽回面子,自尊心。
师:理解得非常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想像。
师:光想像行吗?你说。
生:反复地读课文。
师:非常宝贵的经验,理解课文不仅要想像,还要反复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有两个学习方法要总结:第一,概括一段的意思除了抓中心句外,还可把两层的意思合并起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第二,读书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支玉恒课堂实录——《跳水》
下一篇:《跳水》片断赏析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