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九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文特点:
  本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正中得意见感人肺腑的故事,反映了长征中的艰苦生活,讴歌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生活,理解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的感情。学习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丰碑"的含义。
   2、军需处长的精神与这支队伍胜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丰碑"是什么意思?
    《丰碑》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文中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丰碑"呢?
  二、出示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红军在过云中山时,那里自然环境怎样?
    (环境十分恶劣)
    除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在威胁、考验他们?
   (装备差)
   指导有语气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
  (投影)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注意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2)军长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是怎样做的?
  读课文,抓词,谈体会。
  军长听到"前边冻死一个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想到,接着他边"急步朝队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着急。"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 他为冻死了战士而痛心,为军需处长没有发给这位战士棉衣而愤怒。从军长"喊""大声命令""给我找来""叫来"可以看出军长心中充满了对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好像一尊雕像"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崇敬之情。"镇定、自然"表明这位老战士甘愿牺牲,从容赴死的心境。当军长从一位战士口中得知眼前死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满脸怒气的军长冷静下来,他向前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他因误解军需处长而悔恨、自责;他因军需处长的崇高品德而感动。于是他"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表达了军长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对失去战友的悲痛。
  3、讨论:这段课文有几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连句成段的?
  (这段课文共十五句话。引导学生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上下句之间的承接关系。一、二句写军长听了警卫员的报告, 疾步朝队伍前走去。三至六句写军长赶到队伍前边看到了已经冻死的老战士的神情和衣着。七至十三句写军长心中的疑问、面部表情以及发怒时的语言。十五句写军长感情的变化。句与句顺承相接,前因后果紧密相连,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情况后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
  4、学了这段课文,你敬佩军需处长吗?为什么?
  5、小结:
  这段课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军长感情的变化(吃惊、着急--疑问、愤怒--冷静、悔恨、自责--崇敬、悲痛),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已经冻僵的老战士的神情、衣着,并把两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起来,表现了军需处长这位老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6、指导有语气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体会"丰碑"的含义。
  (投影)注意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做光亮透明的高大的石碑,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崇敬心情。)
  2、指导有语气朗读。
  3、练习背诵。
  六、结束语: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克己奉公的精神却象高山一样永存,他所代表着的红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

  板书设计
        丰碑    有人冻死   战士冻僵
        军需处长  军长 愣   疑问、满脸怒气
                     冷静 深情

  练习题:
  1 辨析组词:
    敬(  )  慢(  )  疆(   )  读(   )  迷(  )
    警(  )  漫(  )  僵(   )  续(   )  弥(  )
  2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下列句子排列好,在句子前的括号里,标出序号。
    (  )霎时间,水溢出了杯子;水龙头关上后,杯子里的水却不满。
    (  )又打开,关上,杯子还是不满。
    (  )水龙头向茶杯里灌水。
    (  )水龙头悻悻地说:"我们的水无穷无尽,又猛又盛,竟灌不满这个小小的茶杯?奇怪!"
    (  )水龙头听从劝告,稍开一点,水流缓缓而下,果然把茶杯灌满了。
    (  )水龙头开到了最大限度,水流喘急,水花四溅.
    (  )茶杯说话了:"水龙头,你太急躁了,缓和一点不好吗?"
    (  )三次、四次、七次、十次,总是半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