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教学实录——《我盼春天的荠菜》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执教:浙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学习主人:江苏海门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上课时间:2006年3月26日上午
  实录整理:浙江温州鸥北三小 余晶晶

  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相信大家一定看过很多书吧?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知识是不是很丰富,肚子里装的是不是全是墨水?老师要向你们打听几个人的名字,如果大家知道,就大胆自信地举手,告诉我他的情况。好吗?
  师:谁知道张飞?
  生:张飞是三国时的一员猛将。
  师:呵呵,希望你也成为举手的猛将。再问大家,谁知道张继?
  生:是《枫桥夜泊》的作者。
  师:大家来背背这首诗吧!
  生:(齐背《枫桥夜泊》)
  师:老师真想继续听大家背诗,但是时间不允许,课下再找几个同学来背好吗?继续问大家,谁知道张良?
  生:张良是汉朝刘邦手下的一位文臣。
  生:张梁是黄巾起义的一名首领。
  师:真的难不倒大家。再问,谁知道张学良(笑)?他可不是学张良的哦!
  生:好像是西安事变中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劫持蒋介石的一个名将!(台下老师笑)
  师:他是西安事变发起人,和杨虎城一起。你瞧,这孩子多会说话,他用了一个“好像”——对自己的说话没有把握,就用“好像”。我注意到你已经是第二次发言了,真的是一员“猛将”啊!最后提一个问题:谁知道“张祖庆”?(台上台下哄堂大笑!)
  生:就是你!(笑)
  师:你能具体介绍一下我吗?
  生:恩(犹豫着)……不能!
  师:你看着我就能了。
  生:你戴着一幅眼睛,您戴着一幅眼睛,身上穿着一件白衣服。(台下笑声一片)
  师:这些看得见的就别再说了。一个男老师(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来自浙江。欢迎我为大家上课吗?
  生:欢迎!
  师:那好,就让咱们进入课堂。
  (师生问好)
  第一板块:建构话题,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我还要向大家打听一个人,这个人也姓张,(板书:张洁),知道她吗?
  生:是写《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作者。
  师:(纠正)不是“写《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作者”,是“《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作者”。你是蒙的?还是事先知道的?
  生:是我们沈老师告诉我的。
  师:对!张洁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呀,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很特别的习惯: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她总是要挎着一只小篮子,带着全家人,到乡村田野去挖野菜,这种野菜就叫做荠菜。(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荠菜。)但是,对于母亲的这个习惯,儿女们一直不理解:现在生活富裕了,母亲为什么要每年都带他们去挖野菜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起读——
  生:我盼春天的荠菜。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并且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按着自己的节奏读。
  生:(自由读书)
  师:好,有的同学一遍读了,认真地读第二遍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成果。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平常也许没有听过,也许听过但是没有见过,也许见过但是没有吃过的东西:
  屏幕出示词语:
  嫩蔷薇枝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青枣青玉米棒子
  马齿苋野葱灰灰菜荠菜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两名学生认读,全部正确)
  师:很好,读得挺棒的!大家发现没有,这些东西都是植物,而且是作者小时候吃过的植物。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植物——
  生:(齐读“嫩蔷薇枝……荠菜”等词语)
  师:当她饥饿的时候,她能吃到的也只能是这些植物——
  生:(接龙读这些词语)
  师:饱尝饥饿的张洁,对这些植物,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起再读这些植物的名字——
  生:(齐读这组词语)
  师:课文读通顺了吗?敢接受挑战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既然大家都会读了,就不让你们读了(笑)。老师再提一个问题考考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发生在哪两个季节的故事?
  生:冬天和春天。
  师:请同学快速默读,找到课文哪里到哪里是写发生在冬天的故事,哪里到哪里是写春天的故事。
  生:文章1到8自然段,是写冬天的故事,9-10自然段写春天的故事。
  师:跟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发生在冬天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哪里到哪里?
  生:我认为发生在冬天的故事应该是从第二小节到第八小节,发生在春天的是第九小节。
  师:老师帮你更正一个词语好吗?一般诗,我们叫“小节”,而课文一般叫“自然段”,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生(把“小节”改为“自然段”重说刚才的话)
  师:看来,冬天的故事出现了争议,是吗?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得有起因,再找找看。
  生:我认为冬天的故事,应该是4-8自然段。因为第四自然段写“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
  师:是的,这是事情的起因。也就是说4——8自然段,写了冬天的故事;而9-10自然段写的是春天的故事。(板书冬、春)
  第二板块:“走进”冬天,感受严酷。
  师:好,同学们,就让我们认认真真地,用心地去读一读发生在冬天的故事,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这个故事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把有关词句画起来。好,开始默读4-8自然段。
  生:(学生默读,有的孩子主动在做批注,教师巡视。)
  师:冬天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你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感受是什么?
  生: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因为,作者落水后,财主家的人无情无义。他们看见人落水,不但不解救,而且还耻笑她!
  师:体会得很好!谁也找到了这句话,来谈谈体会。
  生: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地主们很霸道,可是农民们很贫穷,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地主们是铁石心肠。
  生:我觉得应该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她只是掰了玉米棒子,她只是穷人,就这样对待她!
  师:同学们,请大家细细地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的脑子里一定会跳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再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生:(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着这段话,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怎样的两幅画面?
  生:第一幅是作者跳进水之后,冰凉的河水呛得她透不过气来,然后她就扑腾着挣扎着。第二……
  师:你仿佛看到她怎样地扑腾?怎样地挣扎呢?
  生:她就是十分的……
  师:(提示)她的手,她的脚,你看真切一点。
  生:她的手和脚在乱扑腾、乱挣扎。
  师:而且一会儿浮,一会儿沉,是吗?
  生:还有一幅就是在岸上的那人在笑她。
  师:发出冷酷的笑声,是吧?来,把这两幅画面定格在你脑子里,再去读读这段文字,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生: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师:同学们,这哪是笑声啊?分明是一根根尖利的刺,刺痛着小女孩的心,也刺痛着我们的心,一起把这种刺痛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师:让你感受很深的句子还有吗?
  生:令我感受很深的句子还有“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虽然我不知道作者她的爸爸在哪里,但我想,假如她妈妈看见她这个样子,一定会很伤心。
  师:老师告诉你,她的爸爸已经不跟她们在一起了,张洁很小的时候,她和母亲就被父亲无情地遗弃了。
  生:从这个句子中,我隐隐约约仿佛看见了她对妈妈的孝心。
  师:看见了她的孝心,你体会得真仔细。同学们,课文说“我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妈妈会哀愁些什么呢?
  生:妈妈会哀愁债主拿她去抵债,怕债主们去打她,逼她做某些事情。
  师:担心她的性命,是吗?还会哀愁什么呢?
  生:哀愁自己家里太穷了,不能让女儿好好地吃一顿饭。
  师:做母亲的,感到非常的难受,感到自己悲哀。还会哀愁什么呢?
  生:怕那个地主兴师动众到她家里,问她母亲要张洁,或许问罪。
  师:兴师问罪!孩子们,请你们仔细看看前文,小张洁是因为什么而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