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预习解析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重点词语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述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开始,到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公元280年)止,前后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各个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小说结构宏伟严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流畅,以至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顶峰之作。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太原人。他根据《三国志》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再创作写成了这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赤壁: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北(一说在嘉鱼县东北),位处长江南岸,峙立江边,山岩石壁呈赭红色。
曹操:三国时候的政治家。汉献帝(190-220)时做丞相、大将军。
华容道:地名、在湖北省坚利县西北。
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波浪滔夭:滔,大水弥漫。形容水面上波浪极大。
迎风眺望:迎着风在高处向远方看。
隐隐约约:看到的或听到的模模糊糊,不很清楚。
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盔,打仗时保护头部的银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相持: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情势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抵挡:抵抗的意思。
定睛:集中视线。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幔子: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缆绳:拴船用的粗绳子。
● 学习目标
1.学会本文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 课文重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本课编写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 课文中心
课文记叙了周瑜设计火烧战船,大败曹军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就能撑握战争的主动权。
● 写作特点
课文条理清楚,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开头交代当时的形势和战役的起因,然后按照“定计—行计—计成”的顺序,并紧紧抓住火攻的全过程,把周瑜战败曹操,火烧赤壁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而且文章前后呼应,故事完整,突出了主题。
● 精彩语段朗诵
本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读的时候,要贴近生活,娓娓道来,切忌语调平直无变化,应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有高低起伏。如在读黄盖的话时,要显得胸有成竹;在读曹操的那一句:“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这一句时,要刻出画曹操的洋洋得意。另外,在读文章的最后三段时,要读出嘲讽的味道,以表现出曹操的狼狈。
● 课文知识拓展
赤壁之战的背景:公元208年,魏国的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又带领二十多万(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吴国的孙权和蜀国的刘备两股势力。刘备和孙权实力比较弱,面对强大的曹军,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去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孙权派周瑜带三万人联合刘备,在赤壁一带同曹军战斗。
● 课本难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2题]
因为“火攻”是黄盖正确、客观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态势提出来的,它避敌之优势,攻敌之劣势,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所以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因为“火攻”只是一种战术,即对这场战役的总体设想。但实施这种技术,还得有具体的办法和步骤,即怎样打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战术的成功运用,所以说“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的计策指的是实施火攻的“四步曲”:①黄盖写信,向曹操假投降;②选择天气,借风行船;③使兵船接近曹营并火烧曹营;④周瑜带兵追杀曹军,曹操逃跑。
● 课后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uài lǐng tiào wàng jí cè diào bīng qiǎn jiàn
( ) ( ) ( ) ( )
liú huáng màn zi zhē zhù chì bì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瑜()遣()策()硝()硫()喻()遗()束()消()流()
缆()眺()幔()渡()壁()览()跳()慢()度()璧()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调兵()将波浪()天无心()战
自不()力丢()弃甲不计()数
● 思维创新训练
据说国民政府刚建立时,办事人员常在机关大院内随便小便。时任政府要员的于右任先生写了一张纸条,贴在院墙上,纸条上写着“不可随处小便”。于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有人仰慕他的字,就把字条揭下来,颠之倒之,裁拼成警句,裱装之后,竞然堂而皇之地高挂在厅堂之上。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那人是如何将这句话组成警句的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赤壁之战》的伏笔
下一篇:《赤壁之战》综合资料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