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放无“度”——知识拼盘的常识课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们来看《太阳》教学过程的案例:
  (一)学习课文。
    (1)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了解太阳的特点——形体大、温度高、距离远。
    (3)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杀灭病菌、形成风云雨雪等。
  (二)延伸课外。
     先放一段太阳活动的录相,而后问学生还知道有关太阳其他什么知识。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如下知识点:
    (1)太阳的大家庭中有九大行星;
    (2)太阳也会熄灭,大约要到50亿年以后;
    (3)日食现象;
    (4)太阳的自转和公转;
    (5)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
       最后,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出一期“太阳”知识的报纸。

  听完这节评优课后,笔者疑惑重重:
  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常识课怎么变成了有关太阳知识的大拼盘?任课者和他的指导老师们真的不知道常识性的课文应该怎么上才姓“语”?为何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精彩的语言以及怎样用语言说明一种自然现象的方法?这就是新课标中倡导的语文课向生活开发?这就是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不能否认,语文课的确有知识教育的作用,也即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但是,语文教学毕竟有自己的专司之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舍本逐末、喧宾夺主从来就是愚蠢的行为。笔者强烈呼吁对语文材料(主要是课本)中语文信息的取舍要语文化。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并非都是具有浓烈文学和人文信息的文学作品,怎样从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精选出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有语文价值的部分,精心地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它,不能不成为语文教师在备课前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是从是否具有语文价值出发去判断、筛选、规定语文材料,必然失去对语文教学的语文化的控制,使语文课丧失语文的本质特征。

上一篇: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下一篇:清风朴面 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