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课堂,智慧引领教学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四、层层推敲,层层感悟中涵养学生的精神
  我们发现,窦老师始终牢牢抓住文本,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合理的拓展,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究。不仅如此,窦老师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中的民族精神、情感、心灵意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用课文中的人生智慧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智慧。
  窦老师教学《晏子使楚》,由“规圆矩方”说起,紧抓“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入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第一回合让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晏子说的话,评价其口才,突出个人的尊重;第二回合,让学生斟词酌句反复推敲晏子的神态动作,发现其背后的真因,突出国家的尊重。每一回合都给学生设了道坎儿,用外交官、历史学家的观点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和空间,层层剥笋般地道出了“每个人都要有尊严”。在“规圆矩方”中晏子这个人物越来越清晰,“晏子使楚”这个历史故事越来越深刻起来。

  本节课的主题是“尊重”。窦老师用她巧妙的设计一步步将“尊重”这一主题凸显出来。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是全文“尊重”主题的切入点,“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口才),晏子的口才给你什么印象?”是全文的训练主线,其间穿插朗读训练、说话训练、理解训练、解词训练、思维训练。在孩子们对晏子的口才大为佩服之余,窦老师巧妙引导孩子作深入思考:仅凭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了吗?不,是智慧。那么,智慧藏在哪儿呢?窦老师抓住了“看了看”“笑了笑”“面不改色”三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大做文章,在大量补充阅读的基础上,渐渐突出了晏子的冷静,勇气,智慧,风度。到这里,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内涵,但窦老师仍不满足。回到“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这句话中,以“。”“!”“?”三个标点符号的变化引发孩子们思考:这里的“晏子”是什么?不是简单的“国家”的代名词,不是简单的“个人”的代名词,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代名词。楚王尊重的首先是一个有尊严的晏子,只有人人都做有尊严的人,才能使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尊严,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多么深奥的道理啊!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在窦老师激情而又深沉的《三国演义》主题歌的深情演唱下,在她一点点擦去板书仅剩下“尊重”两个大字时,我仿佛看到了电影中由远而近推出主题的画面,当定格在“尊重”上时,这两个字又岂只是“文字”,它分明是一种“道德”的浸润,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这些,是不着痕迹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有“温度、广度、深度,继而有高度”的。这岂止是文本的内涵,它已深深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震撼着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灵。

  窦桂梅老师在小小的课堂里,用她高瞻远瞩的视界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她激情和独特的视角触摸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入了语文学习的智慧高地,积累、思辨、感悟、运用……语文学习已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腹地,触摸文本主人公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跨越时空,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从而学会创造,收获智慧。窦桂梅以她丰厚的积淀、特有的激情、过人的才华、锐敏的智慧、高尚的人格成就了她课堂上超然脱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