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花》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赶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槐花飘香的时节漫步,槐树林中,遇到养蜂人,并与之交谈的事情。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养蜂人赶花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劳苦的人们。
  二、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遍课文。
  2、通过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
  3、通过研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启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以赶花的线路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养蜂人的艰辛。难点是如何从艰辛入手,再品出他们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以及赶花所蕴含的“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实现长文短教
  《赶花》这篇文章看似扬扬洒洒写了许多内容,占据了许多篇幅,而且作者虽然既写到了“蜜蜂赶花”,又写到了“养蜂人赶花”,但重点是“养蜂人赶花的艰辛”。
  我这节课就是抓住了“养蜂人赶花的艰辛”来展开教学的,重点是文章的12、14、16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不仅将养蜂人赶花的线路也作了交代,也将花时作了交代,这三个自然段就构成了养蜂人赶花艰辛的中心模块。文章中的“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分别也能说明赶花路程远,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我以这三个词语为例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积淀的成语形容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我在学生研读8—16自然段后让学生找出养蜂人赶花的地名,然后我就出示打上箭头符号的一张赶花线路图,让学生更清楚些。
  如果学生能对这一块内容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对下一节课学习“蜜蜂赶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蜜蜂赶花”。
  我学习到“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这句话,学生能体会到养蜂人的生活的艰辛,这里我注重让学生在领略养蜂人艰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文本。在研读课文时,我同样抓住文中体现养蜂人不辞辛苦来回奔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去悟出点什么?学生在经过反复地读之后,能说出句子中所蕴含着的意思,随着对句子理解的深入,学生读的感情也会随之加深,越读越有味道。
  在学生理解了“艰辛”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认为这里既艰辛而又诗情画意”的生活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想到了,他说:“养蜂人的劳动是艰辛的,而他来回途中所观赏到的美丽景色是诗情画意的。”有的学生说:“这样边赶花,边欣赏美景,既艰辛而又诗情画意。”更有学生说:“在美丽的景色劳动,这是一种享受,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与充满花香的鲜花生活在一起,所以是诗情画意的。”……对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在这影响之下,其他的同学也领悟到了“艰辛”与“诗情画意”之中的关系,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
  2、以读促思,以思促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读。从“路途远、地方广、不停歇”三方面领悟赶花的艰辛,注重读悟的层次,从展示理解到深入感悟,使学生的情感感悟得到逐步抬升,从而达到学生与之本、作者、教师的情感共鸣。
  我也想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但是今天的课堂上朗读的形式太单调了,而且朗读的目标不够明确,所以所预设的很多东西都没达到效果。
  老师的情感还不够到位。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我如果能够再激情一点,肯定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课,存在着许多问题,希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链接:《赶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