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法新探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撷取重点,反刍阅读。“反刍法”教学的特点就是不按照文章结构的顺序去逐段进行讲读与分析,而是像牛吃草一样,粗粗进食以后,再细细咀嚼。即在学生初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维支撑点定在文章的“重点”、“难点”上,带领学生逆向分析,追根溯源,最后达到读懂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月光曲”,一边欣赏,一边假设:从曲子的变化,推测场景的变化;从音调的高低,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再依靠假设,越级思考,体会“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抓住这一段蕴含着的丰富感情重点突破:
1.指导学生分层次,紧扣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分清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联想;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各层次之间感情的变化与发展;
3.指导表情朗读。读“微波粼粼”的海面时用缓慢、平静的语气;“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激昂有力的声调,增强语感,渲染气氛。这一段,作者着力描写了贝多芬即情创作的钢琴曲所描绘的意境,尽情抒发了贝多芬胸中激荡的感情。“月光曲”的音调、节奏的变化,月光下大海景象的变化,恰恰是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接着,引导学生思索:这首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有层次地反映了贝多芬当时感情发展过程的:课文一开始描写了一天夜晚,贝多芬演出结束后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悠闲,就像“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忽然,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正是他谱的乐曲,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走进茅屋。他看到了穷兄妹俩,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同情、爱怜之感油然而生。他的心中仿佛是幽静的海空,穿过缕缕微云,并情不自禁地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尤其是她立刻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先生!多可爱的盲姑娘!她虽然穷,却这样爱好音乐,而且竟有这样高的音乐理解水平、欣赏能力!这时,贝多芬激动不已,感情的波涛终于冲开闸门,奔腾翻滚。“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朝着岸边涌过来”,不正形象地表达了贝多芬当时胸中激荡不平的心情吗?这样“反刍”教学,把课文按事情发展的明线同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暗线有机地交织起来,既有助于理解乐曲的发展层次,又有益于弄清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
二、读写反馈,展于联想。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讲解是向学生输出信息,但它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还必须有反溃教师既要吸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又要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月光曲》一课的重点、难点和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反馈练习题:“当我看到圆月时,便想起台湾人民,我多么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啊!”分辨这一句话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联想。为什么这样联想?学生反馈信息:“看到月圆,想到祖国统一,这一联想很自然。”“因为‘圆’包含着团圆的意思,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炎黄子孙,由分离到团圆,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从中了解到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为进一步让学生把初步掌握的这种知识转化成一种自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读写迁移,我设计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要求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并加入恰当的联想;或以《兄妹俩苏醒过来》为题写一段话。当他们从美妙的琴声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会谈些什么呢?这样从读学写,写中促读,使学生把所写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事物通过一个“联”字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联想”这种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李吉林教学设计——《月光曲》
下一篇:《月光曲》整体感知教案设计及评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