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生:笑了。

  师: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前后笑了两次,大家想一想,前后这两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次笑是为了让我们吃,第二次……

  师:(打断)是不是每次端来鱼汤都要笑一笑让大家吃呢?

  生:不是。

  生:第一次笑是因为这次比以前的鱼汤少,叫我们不要嫌少。

  师:怕同志们嫌少所以笑,好像不是。

  第二课时
  生:老班长过意不去。因为这次的鱼汤比较少,怕同志们吃得不够。

  师:你们再想得深一点。老班长的第一次笑是发自内心的,诚心地想笑吗?

  生:不是。

  师:是什么样的笑?

  生:故意的笑。

  师:故意的笑,是做出来的笑,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他为什么要做出一个笑来呢?

  生:他想让同志们不要嫌少,哄大家,鱼并不是很难钓……

  师:想偏了。

  生:我觉得是:老班长觉得小梁知道了这个秘密,为了让大家多吃一点,他故意地笑,怕我们觉得他……

  师:心里有话,想得正确,说不出来。

  生:他是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

  师:太笼统。

  生:第一次笑是因为小梁知道了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他怕小梁不吃鱼,所以勉强地笑一笑,让小梁觉得他今天吃鱼了。

  师:(指另一学生)你再说一说。

  生:老班长想让三个战士专心养伤,不想他们为了不吃鱼而伤身体。

  师:大家想一想,今天的鱼汤特别少,每个塘瓷碗里只有少半条鱼,上面漂着一丁点野菜,按照老班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笑得出来吗?

  生:笑不出来。

  师:但是他笑了,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不是要改变这种气氛呢?

  生:是。

  师: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是不是?

  生:是。

  师:你们看看他说一句话是真的假的,“好大的一条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生:是假的,这么小的池塘哪有那么大的鱼。

  师:对,即使有那么大的鱼,按照老班长的性格会怎么样啊?

  生:绝不会放过它的。

  师:对,老班长为了让同志们吃下鱼,他做出了一个笑,还要编一句话,费了多少苦心呀!为了让别人吃鱼,老班长想尽了办法。再看最后那次笑,是真的吗?

  生:是真的。

  师:老班长看到同志们吃下去了,心里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那我把课文改一下“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就哈哈大笑”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哈哈大笑,他如果这样笑就改变情绪了。

  师:那我说“开怀地笑了”,行吗?

  生:不行。

  师:也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那样笑,真要那样,小同志就不理解了。

  师:不是,说得浅了。你们想一想,同志们虽然吃下去了,但那是多少啊?——“小半条猫鱼”和“一丁点野菜”,老班长能够那么喜笑颜开吗?

  生:不能。

  师:但是,毕竟吃一点比不吃强,老班长得到了一点安慰,所以他笑了。但是却笑得很勉强。他只是有一点“笑意”,什么叫笑意?

  生:有笑的意思,但是没有开怀大笑。

  师:有一点能够让人察觉到笑的意思。没有笑声,没有笑容,可能只是嘴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有那么点“笑意”。尽管是笑意,多不多?

  生:不多。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一丝。
  师:“一丝笑意”。你们体会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用心多么深!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对不对?

  生:对。

  师: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好了,今天的课大家学得不错,我们虽然没有一段一段地去分析,也没有一段一段地提问讲解。但是我认为大家理解了,也深深地受到了老班长这种精神的感动,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

  师:那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