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材实际 设计不同教法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生:想象不到的事情。
  师:这条小河什么地方令人想象不到?
  生:它是隐蔽在芦苇中的一条小河,令人想象不到。
  生:它是那么清澈,令人想象不到。
  师:(板书:清澈)读读写小河清澈的句子,并说说这是什么句式?强调什么?
  生:(读句子)这是排比句式,强调小河的清澈。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排比句,注意突出小河清澈的词语要重音朗读。(生读排比句)
  师:这小河美吗?
  生:美!
  师:奇吗?
  生:奇!
  师:那好,我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同时要想象一下这美丽的画面。(指名读这一段)
  师: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草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中倒映着绿草、蓝天和白云。(师打开投影仪,出示画面。)
  师:是和这画面一样吗?
  生:嗯,差不多。
  生:老师,我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比这还要美。
  师:哦,那么你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生朗读,特别有感情。)
  师:看来你脑海中的画面的确很美。同学们拿好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面对这清澈的小河,我忍不转—
  生:“想捧起……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
  师:但是——“我犹豫了”。“犹豫”怎么讲?
  生:“犹豫”就是拿不定主意。
  师:“我”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我”生怕弄坏眼前这幅美好的画卷。
  师:“生怕”的近义词有哪些?
  生:有“恐怕”、“很怕”。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生怕”而不用其他词呢?
  生:因为“生怕”表达的程度比其他几个词表达的程度深。
  师:“我”为什么怕到这种程度?
  生:因为“我”太喜欢这条小河了。
  生:因为“我”已被这条小河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所以生怕这美景被破坏了。
  师:说得真好。(板书:陶醉)联想一下全文,“这幅美好的画卷”仅仅是指这条清澈的小河吗?
  生:它指的是整个草塘的景物构成的一幅美好的画卷。
  师:“我”愿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对草塘无比喜爱和留恋的思想感情。
  师:“我”仅仅是喜欢草塘吗?
  生:我认为全文表达了“我”对北大荒的热爱和留恋的思想感情。
  师:这也就是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
  生:中心思想。
  师:好,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我们一起根据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可爱的草塘风情画。贯穿全文的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对草塘不断认识的线索,是一条“明线”;另一条是“我”对草塘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互相渗透,使景与情步步升华,证明了北大荒的草塘——
  生:(齐)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师:的确是个——
  生:(齐)可爱的草塘。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教法,对一篇具体的课文也要根据各段的语言和内容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地去设计教法。在这方面,刘克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第一段,刘老师根据课文开头内容简单、语言浅显这个情况,通过提问,侧重使学生了解“我”初到北大荒的感受(呆腻了,没意思)。同时,用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这一段是略讲,处理得很恰当。第二段,课文的内容主要是写草塘的景色。写景色离不开描写的词语,因此,刘老师根据这个情况,侧重让学生抓住形容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去感受草塘的美丽。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出了“浪花、欢笑、翻滚、涌向、赶着、情不自禁”等词语,并理解了这些词语所指的事物,从而获得了对草塘的总体感受:大、美。第三段,课文主要是总括叙述北大荒物产丰富,是第二段的进一层发展。根据这个情况,刘老师侧重让学生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一句的含义,同时通过造句练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的递进关系,培养了理解课文内在联系的能力。第四段,课文主要是通过写捉鱼的情景,体现北大荒物产丰富。根据这个情况,刘老师侧重引导学生找出写鱼多的语句,通过分析,体会物产丰富。学生找出了“挤挤挨挨”、“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等语句,进一步体会到草塘的美,北大荒的确是物产丰富。在理解词句、掌握内容、体会感情的同时,刘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把理解的东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印证、强化了理解。此外,在这段教学中,刘老师还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启发学生理解了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的作用,学习了语言表达的方法。这些教学设计,都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阅读教学有其基本的原则,但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侧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切忌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