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语言,体会感情——《白杨》课堂教学评析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这是《白杨》第一、二段的教学实录。教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做到了在教学语言上花气力,在体会感情上下功夫,在课堂气氛上用心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解词析句,读读议议,既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冶,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第一段的教学,教师设计了看、听、读、画、议等步骤,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手画、口说,从多方面去感受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挺秀。问题的设计,重视了词语的学习,突出了语言的训练,强调了感情的体味。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把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采取对比方法设计了描述性的小结,把学生带入情境,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促进他们感受的深化。同时,小结中又巧妙地揭示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段的学习内容。
  第二段的教学,教师设计了自由读、讨论、分角色读、领读、画关联词语、造句等步骤,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掌握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边疆建设者的品格。造句的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既能看出学生应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又能看出学生认识事物和感情表达的程度,便于教师抓住矛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小结的设计,充满了教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有助于深化和升华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理解的深刻,语言的精美,也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学生会从教师的小结中受到启发,开阔思路,找到自己学习的差距。
  这个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理解,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功夫。那种离开具体语言,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词句弄懂,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否则,学生的理解就没有根基。
 
   相关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