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之一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师:还记得,刚毕业的那年,与同学们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1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那段话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发人深省,他常我想起,良知、道义,还有生命的本质……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学生1:老师,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三、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也学学《实话实说》栏目的结尾,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2、与其浑浑噩噩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生4、哈尔威船长,你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在危急时刻,你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维护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你是一个尽责的英雄。想起你与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只想说,船长,走好——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一个沉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