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之一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选用了《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古诗。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古诗。
二、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描写夏日西湖美丽景色和独特风光的诗,两首诗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西湖美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刻画出西湖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美,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从老师诵读曾经学习过的描写西湖景色的文章入手,即注重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古诗教学“轻讲解、重朗诵、帮扶理解会意境”的理念,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学习,力求从写作的角度给学生一点开启,此外,本课教学还注重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阅读的量更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学语文的境界。
五、教学流程
(一)回顾已学,导入新课。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桅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师:老师刚才朗读的这段文字美不美?谁还记得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篇文章?
生:《西湖的绿》。
师:对,作者正是抓住“绿”这一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对于西湖,你都有哪些了解?
生:简介西湖。(略)
师:关于西湖,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自己的笔墨。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12课的后两首古诗,看看这两位诗人笔下的西湖是怎样一番景象。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1、理解诗题。
师:我们先来学习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谁来读读诗题?你怎样理解题目?
生:诗人在湖边饮酒,目睹天气由晴转阴雨的景象。
2、了解诗人。
师: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的作者苏轼都有哪些了解?
生:(简介苏轼)。
3、学习、理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0页,自己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生读)
师:(指名朗读,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师:学习古诗,我们必然要理解诗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和文中插图,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生:认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如果有不懂的,你也可以提出来。
生:(纷纷举手,分别谈自己对诗中词、句以及所体会到的情感的理解。老师随机点拨、引导、板书。)(略)
4、指导朗读。
师:作者正是通过写晴天和雨天西湖所展示出的不同美景来表达他对西湖山水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所以同学们要读出这种喜爱之情、赞叹之情。[重视朗读指导,并从读中悟情]
生:练读、齐读。
师:能不能背下来?
生:齐背。[达到熟读背诵]
(三)学习第三首诗。
1、板书诗题、作者。
师: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谁记住了,帮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别忘了写上作者。
生:(板书)
2、复习学习古诗的“五步法”。
师:还记得我们学习本课第一首古诗时老师教给你们的学习古诗的“五步法”吗?[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答:①课前查询知诗人。②介绍背景解诗题。③质疑讨论明诗意。④想像诵读悟诗情。⑤迁移应用背诗文。
3、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请你们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结合插图,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生:(四人合作学完后汇报,老师随机板书,评价。)(略)
4、指导朗读、背诵。
(四)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师: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西湖景色的,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不同在哪儿?
生:相同点是两首诗都写了夏日西湖美景,都是赞美西湖的。
生:不同点是前者先写景后写感受,后者先写感受后写景。
师:你看出了两位诗人表达方式的不同。
生:前首诗是运用比喻让读者想象,而后者则抓住荷花莲叶的特点,描写了湖面的色彩美。
师:你是从作者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对比的。
生:苏轼的诗写了他长时间欣赏整个西湖的美景,而杨万里只观察了荷花、莲叶在朝阳下的美景。
师:你发现了他们观景的时间不同。
师: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写同样的景物,由于作者观察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不同,所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景致也自然各具特色,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勤练笔,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这样才能把文章写的更好。[重视写作指导]
(五)延伸交流。
师:同学们一定从刚才所学的这两首诗中感受到了西湖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美。对于“西湖”这样的“人间天堂”,真是数不清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赞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所搜集到的描写西湖的诗词文章吧。[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
生:白居易《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题此湖。”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深深依恋之情。
生: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的第一首,把西湖雨景写的非常传神。
生:白居易《钱唐湖春行》、《西湖留别》。
生:苏轼《夜泛西湖二绝》。
师:还有当代学者余秋雨的《西湖梦》、诗人汪国真《西湖雨》等,都写下了作者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六)课外拓展。
1、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编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景物等。
2、继续搜集、阅读描写西湖的诗词文章。
六、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原本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且也积累了为数不少的古诗,为此,我们只需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明诗意、悟其情。
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课内外积累甚至其它学科的知识都有机结合起来,站在“文学”或“文化”的高度去把握语文教学,而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也就是当前提到的,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因此,我的教学始终都比较注重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本节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如用曾经学过的与本课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引入新课、通过大量的搜集、交流描写西湖的诗词文章,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西湖景色题材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古诗”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从而能更加自觉自愿地去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及作品。
此外,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目的是想从写作的角度给学生一点启发或指导,让他们学习诗人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实践于自己的习作中
课堂的容量大了,自然会安排的紧紧张张,满满当当,难免会显得“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但相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而言,也只能是大醇小庇了,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极为成功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