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迷宫似的地道”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冀中的地道战》第三至五小节重点介绍了地道的式样、构造及特点,分别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多,有一百多种,有大洞、小洞、出口、气孔、迷惑洞、孑口等,构造非常奇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三至五小节,初步了解地道里面的构造,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文字描述,画一幅地道示意图,并能结合示意图,要求学生作简单的介绍。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读得是那样的仔细,边读边画,出口、大洞、小洞、岔道、孑口、气孔、迷惑洞,每一部分的位置的设定,能来源于对课文描述的仔细研究和思考。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在经历一次实践创造“地道”的过程。介绍时,一位学生的犹如迷宫似的“地道示意图”,尤其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设计者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我读了课文中“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所以我觉得地道好像是一个迷宫。”我不禁惊叹于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才能。

  分析与思考: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如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放学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以上教学,如果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去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自我活动的时间,学生自然枯燥、乏味,这一教法较好地改变了过去接受学习的现状,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常态到活跃状态,自觉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展开奇思妙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更深,更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质的飞跃,生命活力的律动。

   摘自《阅读,让生命在自由的天空中歌唱——新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