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实录之二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二)能力训练点
   1、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我利用教材资料设计了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微机演示形象再现科学家的推测,这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堂实录采撷)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生:知道。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琥珀”,(板书并指点学生读准课题,之后出示“琥珀”片)琥珀大多呈浅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褐色的,可以做装饰品,老师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仔细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琥珀的样子。
  (二)学生描绘琥珀。(略)
  (这样通过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展示琥珀图片给学生清晰印象。让学生初步见识琥珀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打开书45页,头看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回忆,前面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你一定还记得这篇童话在写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由实在事物进行合理想象。
  师:那我们这篇课文是否也有这一特点呢?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写实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读课文时别忘了做上记号,15分钟自由读课文,采用高效读书法自学。
  (三)自学过程
  (以前介绍过高效读书法①看课题,提问题②接提示,归问题③初读文,读通顺④再读文,理内容⑤细读文,深研究。并且介绍过读书时的六种圈点符号:字加点,词横线。重要句,波浪线。分部分,双竖线。划层次,单竖线。疑问处,问号现。六种符号要记全。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正体现了自主教学的特点,而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这一任务并不难。)
  (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巩固前面学到的学习方法,而且能自觉吸收“活”知识。)
  (四)师生交流,互动互学。(课上实录)
  师:好极了,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认真,那么再学习过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生: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苍蝇是飞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苍蝇,刹那间,蜘蛛和苍蝇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师:刚才,同学说这件事很巧,你发现了吗?究竟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刚、突然、刚好、一齐等这些词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极了。
  师:你读一下这段突出巧极了,试试看。
  生:读。(师指点生读,读出感情。必要时师可范读)
  师:咱们接着交流所得好吗?好,接着来。
  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苍蝇很可爱。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作者这样描写小苍蝇(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里快乐地飞舞。)
  生:老师,我也同意这个观点,第四自然段写道(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说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1、有松柏树。2、夏天,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松树林。3、蜘蛛和苍蝇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4、松脂不断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还需两个条件:1、经过漫长的时间,2、地壳变动。
  师: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同桌交换一下意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看投影(微机展示松脂球形成的过程)认真观察后要作复述。
  师:同桌互相复述,看谁说的好。
  (生练习复述之后师点同学复述)(略)
  (此处,展示课件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清晰、形象的认识,他们刚刚十二、三岁,新奇感占优势,看看动画,肯定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怎会不活跃呢?同桌互相复述,给每个孩子同等的锻炼机会,活动面广,正符合现在提倡的课上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的思想。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贴近学生成为他们喜欢的伙伴、合作者。)
  师:你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高见?
  生:我发现科学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的发现过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
  师:同学们同意吗?如果同意说说理由。(找学生读14—17自然段,再阐述理由)
  生:儿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才发现了琥珀。如果换了大人他即使踩着硬东西也不一定挖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识货,知道这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琥珀才被发现。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实。
  (这一环节我用课堂实录作例子,无非是想证实课上的交流是每个自主教学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把自学到的知识、感受都公布于众,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学生正确的点评和引领。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舞台,而且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五)学生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收获,那么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1、书中说“一个小苍蝇”为什么不说“一只小苍蝇”?
  2、第8自然段中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为什么不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汗珠里”?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有价值。那究竟为什么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说过作者把小苍蝇写得很可爱,他是不是有意用“个”而不用“只”更能体现小苍蝇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苍蝇的可爱。
  生:我同意,作者其实就是把苍蝇当成了可爱的小生灵,就好象是人一样。
  师:也许正如同学们所说,我赞成同学们大胆的推测。第二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我认为用“汗珠”更合适,因为当时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老松树一定很热。
  生:我认为用“泪珠”好,作者这样写是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动。
  生:用“汗珠”也是拟人句啊。
  生:我认为用“泪珠”更合理,老松树是多么不情愿看见两个小东西被自己伤害啊!
  师: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而感到欣慰。其实我觉得作者用“泪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后的同学所说他多么不情愿伤害两个小东西呀,这充分体现了老松树人性的善良。如果你愿意用“汗珠”的话,让它出现在你的故事中。
  (这一环节是孩子们思维火花的碰撞,大家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探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六)学生总结一节课所得。
  (让学生把一节课的重点总结、归纳是个好办法,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课上所得)
  (七)听录音再次欣赏这个,J、故事。
  (微机将录音和画面合二为一,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且录音对下面的感情朗读有示范作用。)
  (八)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熏陶,便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九)拓展统习(课了作业)
  师:这是科学家的想象,那么你们这些未来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是不是有更生动、更精彩的设想呢?发挥想象也写《琥珀》,千万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