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一文想象不合理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琥珀》一文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块里面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小苍蝇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写道:一个炎热的夏日晌午,一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一只蜘蛛沿着树干向下爬,想接近苍蝇把它当作一顿美餐,就在它刚扑向苍蝇时,一大滴松脂突然滴下来,落在树干上,将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里头。松脂不断向下滴,盖住了原来的松脂,积成一个松脂球。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质的变迁,泥沙的掩埋而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发现作者的想象存在着多处不合理。且不说古老的松树能否突然滴出一滴大得足以同时包住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的松脂来,单是其情节中关于蜘蛛、苍蝇所处的位置就不合理。因为从课文插图及相关资料了解到:蜘蛛和苍蝇是在一大块松脂中间。而文中讲到两只小虫是爬在树干上,松脂滴下只能从背面盖住他们,而它们的腹部应是紧贴树干,松脂又如何能将其裹在其中呢?

  课堂上,师生共同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约摸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树上,已经渗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黄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绿翅膀的小苍蝇飞来了,四处乱窜的它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无助地扇动翅膀试图逃离,这情景恰被一只饥饿的蜘蛛看见了,心中窃喜:送到嘴边的美食不吃白不吃。它不知道那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老松树黄色的泪滴会要了它的小命。它吐出一根丝并顺着降落到苍蝇身边从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门关。松脂继续滴落,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从而将两个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陆沉水淹、泥沙掩埋的变迁,从而成为了一块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你们说,这样想象是不是更合理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