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探究学习实验课例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科目:语文
  学段/年级:小学六年级
  探究时间:2课时

  一、探究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琥珀》一文中关于这块特殊的琥珀里怎样裹着两只小虫这一部分的想象不合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琥珀进行探究,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改写这一部分内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探究方法及形式
    琥珀一文中的挂图1、2两张。蜘蛛、苍蝇(其中之一也可)、胶水。
    引导学生说、看、议、做、想、写。
  三、探究过程

  1、说说课文作者怎样想象两只小虫被裹进松脂里
    师:述说
    师:(出示挂图1)。边指挂图边归纳边板书。
    归纳:一只蜘蛛正要捕食一只苍蝇,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着,后来松脂不断滴下,形成了松脂球,这就是后来的这块特殊的琥珀。
    板书:蜘蛛捕食苍蝇一大滴刚好落包前俯后仰
  2、观察图画,引导探究
   (1)出示主图(琥珀挂图)。
   (2)引言:课文中作者的想象是根据琥珀来的。也就是说,图上的琥珀是作者想象的依据,先有琥珀,再有课文中的想象。同学们,认真地看图思考,看有没有疑问,认为课文作者的想象不合理。如果有,请大胆提出来。
    生:我觉得这件事太巧合了。
    生:蚊子是精灵的,一大滴松脂滴下时,蚊子肯定早就跑了。怎能那么巧,就被粘住了。
    (注:我们这里,都把苍蝇叫做蚊子)
    师:说得好!这一点我也想到过,我们打苍蝇的时候,手一扬,苍蝇就跑了。打苍蝇的速度就够快了。
    生:蜘蛛的腿很长,捕苍蝇时离很远一跳就捕到了,怎么两只小虫中间还有一点距离。
    生:松脂本来是软的,即使有一滴滴住,它们也应该逃得出来。
    师:还有疑问吗?
    生:沉默。
  (3)进一步提示引导。
    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想法。下面根据我的提示进一步观察思考。我从图中琥珀的整体特点、两只小虫的体形特点和腿脚四周的圆环三个方面设了几个疑问,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说出来。
    出示小黑板(文字见下):
    ①看琥珀的整体有什么特点?
    ②想一想琥珀中的两只小虫的样子是“前俯后仰”地挣扎过的样子吗?
    ③挣扎后能像图上琥珀中那样,两只小虫身上的毫毛都是张开的,清晰可见的吗?
    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挣扎,为什么只是腿脚四周有圆环,而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呢?
    问题:琥珀中两只小虫从一万多年前完好地保存到现在,没有腐烂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需要什么条件?
  (4)学生根据上面的疑问和问题观察思考。
  (5)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逐一讨论、交流、发言。
   ①师:我们先看琥珀的整体有什么特点?
    生:上面是平的,下边一个包。
    师:说得好!上平下凸。还有什么?
    生:沉默。
    小结:除了上平下凸以外,整个琥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②回答小黑板上第二个疑问。
    引言:课文的作者说两只小虫“前俯后仰”地挣扎。同学们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实际观察:比如苍蝇在水中、在唾液、鼻液、稀粥等一些粘稠的东西里挣扎是什么样子?
    生:我看过,不是图上的样子,是爬着走,翅膀没张开,成了一个黑疙瘩了。
    生:我看过,不是这样的。我也看过。……
    生:图上琥珀里的两只小虫没有“前俯后仰”地挣扎过。
    小结:图中琥珀里的两只小虫明显的特点是落下是什么样,最后仍然是什么样,没有“前俯后仰”地挣扎过。课文作者的想象和实际不符,不合理。
   ③回答小黑板上第三个疑问。(见上)
    生:不能。(都说不能)
   ④回答小黑板上的第四个问题。(见上)
    生:它挣扎过,拔过腿。
    生:我看过大人用脚和泥巴,小虫也跟人一样,和过松脂。
    师:课文的作者说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过,为什么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
    生:身体没有陷进去。否则,不可能只有脚那儿有圆环。
    小结:脚陷身未陷,所以腿脚的四周有圆环,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课文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⑤回答小黑板上的问题。(见上)
    生:封起来了,松脂里面没有空气。
    师:大家说对吗?
    生:(意见一样。)
    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严密地封闭在里面,与外界隔绝,没有细菌侵入,所以不会腐烂变质。
  3、做实验,说结果,证明课文作者想象不合理
  (1)做实验
   ①老师说明实验方法:苍蝇和蜘蛛像图上那样放也行,只有苍蝇或蜘蛛也行。用手捏住它的一支翅膀或者腿,注意要轻,把它放在桌子上。从胶水瓶里倒出一大滴胶水盖住它,松开手,观察结果。
   ②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苍蝇、蜘蛛和胶水做实验。
    (这时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十足,积极投入实验和观察。)
  (2)让学生说说实验观察的结果。(先随意说,不拘形式和内容,自由发言,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生:A有胶水上爬B蜘蛛爬得快,蚊子不行……
  (3)老师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总结。
   ①将实验结果与课文中的想象对照提出问题。
    A、小虫在粘稠的东西里挣扎是向什么方向爬?
    B、能向上爬吗?
    C、能像文中所说“前俯后仰”地挣扎吗?
    生:他们头在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爬,没有“前俯后仰”。
    生:不能向上爬。
    师:大家看的都是这样吗?
    生:(齐答“是”)
    小结:实验证明,小虫在粘稠的东西中挣扎只能沿着物体的表面向外的某一方向爬,不会向上爬被封闭起来,挣扎的动作不是“前俯后仰”。作者的想象与事实不符,不合理。
  ②将实验结果与图中琥珀对照提问。
   A、实验证明能保持图上琥珀中的落下是什么样?挣扎后仍然是什么样吗?
   B、能像图上那样两只小虫身上的毫毛都是张开的,清晰可见的吗?
    生:我看到苍蝇的翅膀没有张开。
    师:没有张开,翅膀怎样了?
    生:贴在身子上,跟身体贴在一起,腿还在爬。
    生:不是原来的样子,成个疙瘩了。
    师:大家看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小结:实验证明,小虫在粘稠的东西里挣扎,翅膀、腿贴在身上,毫毛也贴在主体上。作者的想象和实际不符,不合理。
  4、分析松脂的粘稠度,证明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1)分析松脂的粘稠度。
    引言:我们的实验是用胶水,那么松脂到底比胶水稠还是稀呢?我们看看图上的琥珀里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圆环就知道了。
    生:(马上说)松脂稠些。
    师:为什么?
    生:我看过桃树脂很稠,粘手。
    生:松脂稠些。胶水粘住蚊子,蚊子活动,但在松脂里不能动。
    生:不是不能动,它的腿就动了的,就是拔不出来,那圆环就是它拔腿时留下的。很稠,稠得起波圈,波圈散不去。
    师:很好。会分析,大家说是不是呀?
    生:(回答)是。
    小结:我们可以从琥珀中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波圈(圆环)得知,那是一种很稠的松脂,稠到小虫使劲动弹后腿脚四周隆起波圈,而波圈不能散平的程度。如果像胶水一样,波圈就散平了。如果像作者的想象,两只小虫在这样稠的松脂里挣扎,四周应该有圆环。可见作者的想象与实际不符,不合理。
  (2)进一步引导思考。
    我们已经知道松脂很稠。这样稠的松脂压住两只小虫,小虫能挣扎到松脂中间去吗?
    生:不能。
    师:不能到中间,两只小虫将会怎样?
    生:会爬到边上去。
    师:要注意,是松脂压住它们,不是胶水,如果是胶水,小虫会爬到边上去。好稠的松脂,小虫的脚陷进去,拔都拔不动。
上一篇:古人说“琥珀”     下一篇: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