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课文]
             28*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niǎn)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bò)箕(jī)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ǎn)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tǒng)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chuī)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qī)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晾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gā)旯(lá)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tiáo)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已完成校对〗

  [教科版第十一册课文]
            1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从延安转移到了河北省阜平县的花山村。山村不大,隐身在太行山的群山之中。一条清澈的小溪沿着山脚蜿蜒流过,四周的山峦上长着一色的枣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操劳着,明显地消瘦了许多。
  一天,毛主席从研究了一上午的地图前抬起头,接过警卫员递过来的一条湿毛巾,边擦脸边说:“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今天怎么没动静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让乡亲们到别处碾米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了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散步时,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盘石碾,让乡亲们都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点燃了一支烟,说:“怎么会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生活,我已经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说:“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正碰上村长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边的头发:“不,俺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向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来请乡亲们去花椒树下碾米的。”村长沉思了一会儿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米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子又吱吱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又被毛主席叫去了。一进门,毛主席把在地图上标线的笔放下了,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毛主席拿起桌上那筒早已预备好的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没有接那筒茶叶,他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辗转多次才送到毛主席手里的,主席一直没舍得喝。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喝的是河水,吃的又没有多少蔬菜,每天只有一点儿土豆下饭,而且还得熬夜。主席比群众更需要喝茶。他恳求说:“主席,这个命令我不能执行,您工作这么辛苦,再说,这是人家送给您自己的。”
  毛主席说:“同志,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所进行的斗争,不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吗?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警卫员拎着飘着缕缕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倒在粗瓷碗里,一碗一碗凉在石板上:“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再动员才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旯里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茶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儿来了。”一位大娘乜了这位大叔一眼:“人家同志给咱送水来,你不道谢也就是了,倒挑起滋味儿来了。”大叔红了脸:“咱不是没喝过嘛。”
  警卫员忙圆场:“这没什么,等咱们解放了全中国,我们会从南方调来大批茶叶。喝茶有许多好处,提神、益思、消暑、除烦。”几个老乡出神地望着他。
  “这样讲,乡亲们是听不懂的。”毛主席说着走过来。喝茶水的乡亲们忙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呢,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亲切地给乡亲们说起了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端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糁儿。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面。”毛主席推着碾棍,爽朗地笑着:“是吗,在哪儿?想想看。”
  老人搜寻着自己的记忆,喃喃地说:“是啊,在哪儿呢?”
  碾盘上的玉米,在碾子的碾压下,散发出淡淡的米香,伴随着毛主席和乡亲们亲切的谈话声,飘向小溪,飘向山峦,飘向好远好远的地方。

  1.读课文,把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几次谈话画出来,再说一说从这些谈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带着括号中的疑问细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⑴ 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警卫员平时敬礼就不是端端正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