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

  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这是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留下的一句很激励人心的话。自信的人生是永远不会被社会击败的,除非他自己最后精疲力竭,无力拼搏。最富有成就的人就是依靠他们自己的自信、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功。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当他还是参议员时,潇洒英俊,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爱戴。有一天,罗斯福在加勒比海度假,游泳时突然感到腿部麻痹,动弹不得,幸亏旁边的人发现和挽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经过医生的诊断,罗斯福被证实患上了“腿部麻痹症”。医生对他说:“你可能会丧失行走的能力。”罗斯福并没有被医生的话吓倒,反而笑呵呵地对医生说:“我还要走路,而且我还要走进白宫。”

  第一次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对助选员说:“你们布置一个大讲台,我要让所有的选民看到我这个患麻痹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面’演讲,不需要任何拐杖。”当天,他穿着笔挺的西装,面容充满自信,从后台走上演讲台。他的每次迈步声都让每个美国人深深感受到他的意志和十足的信心。后来,罗斯福成为美国政治史上惟一一个连任四届的伟大的总统。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惟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罗斯福即使在身体残疾时,也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所做的事业必能成功,因此在他做事时,就能付出全部精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窗外。
  淅沥淅沥……
  春风带来了春雨,春雨潇潇地下着,它轻轻地唤醒了大地,悄悄地带走了寒冬。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纤纤的春雨给万物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仿佛一切都是新的,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雨像一串串的珍珠,天地间仿佛编织了一幅透明的珠帘。看窗外,山也飘渺,树也虚无。世间万物都得到了滋润,难怪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用心去倾听春雨,你会蓦然发现:是春雨抚慰了树木上严冬的创伤,洗去了寒冬的残迹,让万物复苏。它是生命重生地摇篮,它给生命以新的奇迹,给我们以真正的生命的体验:世界上没有死亡,只有生命的永恒。
  听春雨,听地是希望,是新生。而这难免会让我们联想到略带愁情的秋雨。
  秋雨带着愁绪飘洒人间,似乎听得见秋雨飘洒地声音,那么疏放,那么凄美。梧桐叶也落了一片,两片……“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意境大概如此吧!风吹过,听到了竹林的声音“沙沙”作响,雨打得竹叶纷纷落下,让我不禁想起了“身世浮沉雨打萍”,想到了一身书卷气息而又笼罩这悲剧色彩的女词人--李清照。从七百多年前的荒烟蔓草中飘来,感受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时的羁愁。然而我分明听见竹叶在说:“我们追求的是‘化作春泥便护花’的精神境界,是为了给后来者腾出生存的新空间……”
  是啊,秋雨启示了我们:生活有浮有沉。秋雨,它安抚了多少躁动地心灵;洗涤了多少纷扬地尘埃;湮没了多少都市的喧嚣……
  听秋雨,听的是心境,是情致,是人生的悲喜和世事的沧桑。
  窗外,雨仍在飘着;窗内,是宁静的空间。身处静处,心融其境,才能听出春雨的温情、轻曼;听出秋雨的飘逸、凄美。年轻的心灵,不能只喜欢春雨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更应该在风吹雨打地秋空飞翔。
  用心灵去倾听雨,让我懂得:听雨如品诗赏画,有闲情逸致,才能听出其的独特之处。春雨秋雨都是雨,却带有不同的韵味,只要我们心中有春,秋雨也是春雨。

  二、父爱如山

  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
  “爸爸,您的鞋.......”
  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地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满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也许在学术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崇,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的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我一眼看见他那双沾满污泥的脚,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
  “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
  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再不似以前那样健壮有力。
  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
  “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
  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凡事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身难忘。
  去年冬天,小弟来信说,父亲病了。闻讯后,我心急如焚,女不容易熬到考完最后一门,我急不可耐地踏上归程。当我到家的时候,正赶上父亲出院回家。出院后的父亲,更加憔悴了。走路得柱拐杖,还须搀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犹太谚语:“父亲帮助儿子时,两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时,两人都哭了。”可我俩都没有哭,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我的父亲。那天夜里,我花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冠盖云集、西装革履的含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1874—1942)生于加拿大麦德华王子岛北部的一个村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经商,她大部分时间都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莫德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九岁开始写诗,十六岁时创作的长诗被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广受好评。一生中共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以及许多短篇小说集、诗歌、自传,还有十卷尚未出版的私人日记。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书并逐渐风靡全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种文字的译本,持续发行5 000多万册,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马克·吐温对本书做出了如下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人公)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在马克·吐温的鼓励下,女作家又连写了另六部小说(《少女安妮》写安妮在家乡生气勃勃地做小学教师;《女大学生安妮》写安妮在大学读学士学位,经历交友、恋爱;《风吹杨柳的安妮》以安妮给未婚夫写信的方式,叙述她大学毕业后任中学校长的多彩故事;《梦中小屋的安妮》写安妮开始婚姻生活,依然对一切充满爱心与好奇;《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写安妮主持六个孩子的大家庭;《彩虹幽谷》写孩子们长大了,安妮给他们热情、快乐、爱的教育),形成了“安妮系列”。“安妮系列”从安妮的少女时代写到她成为一个六个孩子的母亲,以迷人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个加拿大少女的成长过程,征服了全世界女孩的心。“安妮系列”在问世后不久就被改编为各种版本的电影和电视播出。

  那天晚上的节目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节奏”,至少对于观众席上的一位倾听者来说是这样的。当唱诗班唱起《飞翔在远处的娇嫩的雏菊上》时,安妮凝视着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着彩绘的天使;当萨姆·斯隆用动作表演“塞克里怎样使母鸡抱蛋”时,安妮大笑不止,使得坐在她附近的人们也笑了起来,不过他们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觉得有趣,因为这个选篇即使在阿冯利也已经老掉牙了;当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动人心的语调朗诵马克·安东尼在凯撒遗体前的演说时,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罗马公民带头,她就会当场站起来参加叛变。

  只有一个节目使她不高兴。当吉尔伯特·布莱恩背诵《莱茵河畔的狂欢》时,安妮拿起罗达默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一直看到他背诵结束,而当她一动不动直僵僵地坐着时,黛安娜却把手掌都拍痛了。

  她们回到家里,已经十一点了。她们饱尝了欢乐,又怀着更大的喜悦议论将要到来的幸福时光。每个人好像都睡熟了,房子里静悄悄的,一片漆黑。安妮和黛安娜踮着脚尖轻轻走进客厅。这是一间狭长的屋子,有门通向客房。屋子里温暖舒适,壁炉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朦胧胧。
 
  [2011-02-28]
  
上一篇:单元教学     下一篇:《詹天佑》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