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
德天瀑布:亚洲最大跨国瀑布
雁荡山瀑布:最飘渺的瀑布
15 《这片土地是神奇的》
写作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
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分属560多个部落,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西雅图 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友人从故乡来,给我带回一包故乡原野里采摘的干花。在岁月的风尘中缩水的干花,像一位暮年的美人,尽管花容失尽,但气魄依旧。铮铮花枝如同一双干瘦的手臂,把故乡紧紧握在手中,高过我的头顶。
一朵花就是一座宫殿,一片花瓣就是一面召唤的经幡。深入一朵花的内心,在岁月的脉络里,积聚着一个人生命全部的芬芳和眷恋。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游走他乡的人,都是一棵移动的草木,他的树冠高过尘世的头衔,他的名声可以远播千里,而他的根,这灵魂的穴位,却一直固定在故乡的那方水土之上,由故乡滋养着。
生活是一种缺失。一个远离故乡的人,心中始终埋着一种深不见底的隐痛。这种铭心的痛常被缺失的理想碰伤。他在远方挣扎着,用方言和拳头缩短理想与生活的距离。用信仰和力量改变着铅铁一样生硬的目光和感叹。故乡的地位无法体现在有限的地图上,而故乡的名字却如一坛发酵的酒酿一样烂在心窝。这个时候,一朵开在故乡泥土上的花朵,瞬间就能将他醉倒,一句穿行于故乡的方言迅速就能将他被他乡的钢筋划开的伤口缝合。
假日里的一个夜晚曾和老者随意坐在故乡的田埂上就着月光闲聊,他说:一个村庄,只要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有一种爱父母、爱子女、爱故乡的精神,这个村庄的未来肯定不可限量!
是的,村庄是一艘从我们生命源头驶出的大船,历尽岁月的风尘,它总会载着我们回到源头,膜拜自己的土地。这是一生一次的出行,我们可以一无所获回到老地方,但只要有爱,我们就有了一切。回到故乡,我们路上曾经的风光荣耀只是烟尘,太不重要了。
花蕾上的故乡,给种子寻觅安居的胎盘,让汗水找到发酵的道路。润雨读懂时间的咆哮,时间跨过一道断桥。把花蕊当作笑脸,纵使失落也能储蓄前行的豪情。把萌动的胚芽当作利箭,再迷离的旅程也了无牵挂。
每一只蝴蝶只是一朵花前世的灵魂,它的飞翔是为了找寻最初的家园。总有一天我会回到故乡,在一朵花的穴位里追寻幸福。在一把农具的锋刃下,躺成一垄柔软的泥土,长满花朵,沾着泪水欢笑。
16 《青山不老》
1、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背景知识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8.21% 来源:消费日报网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到2010年将提高到20%%。目前,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300多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
经过我国政府和人民长期艰苦的努力,我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24.56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已连续20多年,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在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并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
全国土地沙化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已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26亿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9837.72万公顷森林。工程区内净增森林蓄积4.6亿立方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37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增加到10.51%%。
50多年来,全国累计生产木材85亿立方米、竹材130多亿根、人造板近4亿立方米、松香1600多万吨。2006年,我国人造板产量7428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3亿多根,松香产量91多万吨,都位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产量超过1亿吨,名列世界第二位;木地板产量达到2.3亿多平方米,出口量约占世界的10%%。木制家具、竹制品、花卉、活性炭、紫胶等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大国。
截至2006年,我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395处,覆盖了15%%以上的陆地国土面积,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涵盖了20%%的天然优质森林和30%%的典型荒漠化地区。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8处,面积27万公顷;建立了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1715万公顷、近45%的现有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一位八旬老人的绿色人生来源:新浪新闻
3月8日,烟台市委、市政府在表彰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大会上,授予栾聚茂烟台沿海防护林建设特别贡献奖章。
1965年,正值壮年的栾聚茂来到烟台市林业局担任副局长。在职期间,他任劳任怨,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改善烟台生态环境,没向国家要一分造林钱。
3月12日,记者在栾聚茂老人家,见到了83岁高龄、身体健硕的栾老。
栾聚茂老人一开口就笑呵呵地用7个字概括了林业工作者的特点:知了肚子兔子腿。栾老从1965年担任烟台市林业局副局长,一直干到1972年,一包行李、一把锨,跑遍了烟台的海岸线,爬遍了烟台的山,走在哪,住在哪,吃在哪。每天吃饭没准点儿,哪树少去哪。所以,林业工作者必须要有个知了的肚子,只做不吃;整日上山下滩,到处考察气候、地形、土质特点,不长两条兔子的腿怎能快点儿跑遍烟台所有县市的高山、海滩?
老人谈起1967年到莱阳羊郡林场检查工作时,一件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事。当时栾老带着一位技术员中午到达了莱阳。由于是第一次来羊郡林场,栾老只知道它的大概方位。两人在周围的山坡上走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天黑也没找到。当时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正当两人准备露宿荒山之际,传来几声狗吠,两人乐坏了,循着狗叫,终于找到了羊郡林场。这个林场不小,可一共才有5个人坚守,长期工作、生活在荒山上,与外界联系很少,文化大革命已开始一年了,他们却一点儿都不知道。由此可见林业工人生活之艰辛。
烟台绿化工作主要抓两种林的建设,一是海岸线的沿海防护林,一是山区的水土保持林。
那时沿海风沙十分严重,海风一吹沙石狂舞,将幼苗尽数打死,老百姓有地不能种,种了也不收,吃饭难问题十分突出。栾老上任后,对于海边风沙严重的问题,决定采用生物措施进行治理:在海滩的洼地种黑松,大沙丘上种刺槐。
栾老说,海边气候特殊,每到秋冬季,海滩洼地经常有海雾。海雾盐碱性高,栽种当地其他常见树种都是春天栽,秋天枯,虽然来年春天还会发芽,但难以成林。只有黑松平时也能长,海雾天气长得更快,十分适合在海滩洼地栽种。而海滩的大沙丘地势较高,不受海雾影响,黑松是针叶树,刺槐是阔叶树,能栽阔叶树就不栽针叶树,阔叶树光合作用强,对环境贡献大,生长快,成材快。
栾老强调,选择树种的难题比起栽种时的困难根本不值一提。
栾老感叹道,当年沿海植树就是跟老天爷打游击战。沿海植树有一奇,当时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句话“人家下雨往家跑,沿海老百姓下雨往外跑”。海滩是沙地,保水能力特别差,只有下雨天可以植树。一遇下雨天,海边的老百姓不用组织,迅速从家里端着盆子,扛着铁锨、铁镐,背着装树苗的麻袋,冲进雨中的海滩,男女老少齐上阵,大雨中的海滩植树的群众那个多呀,说是人山人海一点儿也不过分。
海滩造林,大家就地取材,自己培育树苗,有些村土质受限,有的树苗培育不成,各村之间就自发地交换树苗,干劲十足。可是,培育黑松苗时又遇到了难题:每次树苗刚长出来没几天,就患“立枯病”全部死亡,大家十分着急。通过多次实践,人们终于发现,长在生地上的黑松苗活了。从那后,许多村的地沿、沟沿都种起了黑松苗。栾老说,一亩地要栽660棵树苗,当时林业局派人到各个村指导群众育苗,没向国家要一分钱。
栾老提到山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时,语气中充满遗憾之情。他说,山区土质差,石头多,很多山海拔都在五六百米,昆嵛山达到1000多米,栽树用水就是个棘手的大问题。他在职期间经常实地考察琢磨,也没有什么突破,十分遗憾。
对于刚刚获得的烟台沿海防护林建设特别贡献奖章,栾老一再强调,他只是做了一个人民公仆应该做的。他只上了3年小学,后来有机会进了区委,在党的关怀与培养下成长起来,而自己回报社会的还太少太少。
“没有林就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林”,这是在采访中,栾老最爱说的一句话。
栾老说,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树木在调节城市温度、湿度方面的作用是花草无法相比的。植树造林,尤其是造防护林,难度大,周期长,老百姓当下拿不到好处,但它的好处反映在长期的生态效益和和社会效益上,它不为某个人服务,而是全社会一起受益。
住在烟台市老市委大院的栾老,经常亲自出面挽救大院里本来准备要“杀”掉的树。
回顾拓展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