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实录


  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
  (播放照片)
  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写文章来追悼他,著名女作家萧红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
  师: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师:《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位居第一名。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师:说得真好!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
  生:毛泽东是要歌颂的人,因为他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师:对!人民将会世代怀念着他。
  生:黄继光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
  师:是啊,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两国人民都会永远牢记他的名字。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的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
  (生齐读)
  五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诗的经典的论述,他是这样说的——
  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
  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今天学的这首诗作为种子在你们心底扎根了吗?我来检查检查。合上书,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
  (生背诵)
  师:同学们都把这首诗种在心中了,真好!接下来就是让她慢慢开花了,下面,我们先让她开出最小的一朵。这朵花就是试着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生感到惊讶,有的还胆怯了。)
  师:怎么写呢?我给一点提醒:
  (1)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小组内可以思考交流。
  (2)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3)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各小组选择一个写字快的同学执笔。
  (生写作,有时争论,有时欢呼,很热闹,也很快乐,大约写了20分钟,开始汇报。)
  师:各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汇报:
  有的人
  有的人健全,
  却很残疾;
  有的人残疾,
  却很健全。
  有的人,
  长有双腿却坐在家里等吃等喝;
  有的人,
  拄着双拐还在赛场上拼搏。
  只在家里等吃等喝的人,
  永远不能自立;
  在赛场上拼搏的人,
  我们永远记住他。
  师:我们不做身体健全却残疾的人。
  (其余汇报略)
  师: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你们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期望你们爱上诗歌!期望你们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我提议,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掌,祝愿我们梦想成真!

  教学设想
                     让这首诗变得柔软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