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附:板书设计
 
  [200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