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生:所以这段中的第一句话说“可怜的小女孩!”
  师:注意这句,这是谁站出来说话了?
  生:我觉得是作者在说,是安徒生在说。是作者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就写下了这句话。我发现这里用到的是“!”,这也说明作者内心的这种情感很强烈。
  师:按理,作家应该躲在故事的后面冷静客观地描述。也许作家或者翻译者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情不自禁写上了这句话。瞧,这就相当于批注!其实刚才你们批注的,生成的感受,已经超越了这个“可怜”这怎么是一个“可怜”了得的呢!
   (四)孤独
  师: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
  生:我在第四自然段中,读到这句话“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我觉得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从下面的一句可以看出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
  生:小女孩在外面受了这么多的苦却不能回家,心里就觉得更冷了。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家里是多么贫穷!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风还是能灌进来。这里“灌”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因为我们平常说风刮进来、吹进来。说“灌”,那是说风像水一样倒进来,可以想象她家该怎样的冷!
  生:我还想补充,我发现,从开始读到现在,哪儿都是一个冷字。这里写她家的冷淡。比如“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我觉得这里的冷有两个意思,一是她们家本身很冷,二是她们家没有关爱,“她爸爸会打她的”,我想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他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此刻,她是心灰意冷!
  师:你们很会注意整个段的联系与把握。如果说读到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
  生:若题词的话,就是刚才同学说的心灰意冷。
  生:我觉得她的神情是悲伤。
  生:我觉得最准确的是她此刻有家不能回的那份孤独,无助。(学生板书“孤独”)
  生:读到此处,看到小女孩蜷缩在墙角的样子,我想流泪,她怎么这么不幸啊。
   (五)痛苦
  师: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
  生:5次。(师引导说出)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
  师:(屏幕出示文中体现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师配乐梳理,增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整体感受)尽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灭了。要知道这可是令人们欢乐无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
  生:(齐读)小女孩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尽管小女孩穿着那双没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过马路的时候----
  生:(齐读)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师: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呢——
  生:(齐读)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
  师:本来应当赢得人们的同情与帮助,但是—-
  生:(齐读)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本来应当受到父母的那些深深的关爱,但她却——
  生:(齐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他的……
  师:小女孩本来想点燃火柴,获得温暖与快乐,然而——
  生:(齐读)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高的墙……
  师: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
  生:是无奈、是无比的悲伤。
  生:用书上的词,就是痛苦! (板书“痛苦”)
  师:饱受这样苦难的小女孩,可以想象,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生:“奶奶!”(学生带着惊喜的语气朗读。)
  师: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
  生:“奶奶!”(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
  师: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
  生:“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学生带着急切的语气)
  师: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读出了恳求的语气。)
  师: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
  生:“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哽咽的她,这个“啊”一定是内心抽泣的声音。那声音里就是哀求啊。
  生:(多种朗读形式体验“啊”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啊”的处理读出抽泣的声音,或者哽咽无声,即不读“啊”,而是含在嗓子里。)
  师:这是怎样的童话场景啊,这哪里是恳求,分明是在哀求,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
  生:(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小女孩也许像图中的画面一样,双腿跪地,祈求奶奶!(生再次朗读,体会。)
  师: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
  生:小女孩的生命。
  师:“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这句话,句子的空白处为下一步让学生加标点。)
  师: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你心中的标点,你会怎么加?
  生:可以加上两个感叹号,小女孩没有得到关爱,在大年夜里死了,没有人关心同情,我非常愤恨,我觉得可以加上感叹号。(该生朗读出语气,略。)
  生:我觉得中间可以加上逗号和句号。逗号表示没有说完,后面的句号表示小女孩的死跟别人没有关系,就这样死了,句号就是故事沉痛的结局,表现人们的冷漠无情。
  师:你和课文的一样,生命的戛然而止,如此脆弱,小小的句号也就是生命的终结。更是在表明一个残酷的现实,惊醒那些冷漠的人们。(指导朗读。)
  生:这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沉闷、沉痛,我会给它加上逗号和省略号,小女孩会到哪里去了呢?生命就这样死去了吗?有一种忧愁的感觉没有诉说完,给我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掌声)
  生:我也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有一种忧伤、有一种回味、有一种思考、有一种难过没有停止,所以,我也用了省略号,我读给你们听——“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我觉得中间的还可以用破折号,我觉得这样更突出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死去的,更突出了大年夜,正说明了小女孩的凄惨。(该生朗读,略。)
  师:你和叶君健爷爷用的一样,他也用的破折号呢。
  生:我也认为中间加破折号更突出小女孩的凄惨。因为悲惨的死去和本是充满快乐的大年夜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看来,批注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理解,这就创造了教材。因你们的创造,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美丽的天使死去,嘴角还挂着微笑。原来,弱小生命定格于狂欢的圣诞夜,定格于绝望的呼喊,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三、梳理“不幸”
  师: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再梳理阅读的内容。再看课题。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
  生: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
  生: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
  生: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
  生:还有那堵高大的墙。
  师:这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冷酷的世界。透过这个强大的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
  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生:这小女孩真的是太不幸了!这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
  师:这强烈的感受,不就是同学们透过文字后面批注出来的“大”吗?你们看,当你们把题目和全文联系起来进行批注的时候,你获得的就是整体的更大的认识。
  师:我不禁要问,你们为什么能读到这么多的信息和感受呢?
  生:因为我们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了这篇课文,才读到了这么多感受。
  师:是的,这是因为你们内心有着对文字的敏感。我还发现,之所以你们阅读到这么多,也是因为在阅读文字后面,还藏着你们那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

               第二课时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
  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