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周宏)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