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有的人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包括视听材料,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首诗。

 

2.诗中部分字词含义深刻,如,“活、死、不朽、摔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教师宜用更多时间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捕捉言外之意,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3.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要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一是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的对比;二是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对比朗读;三是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1.              在理解整首诗的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这首诗意蕴深刻,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四、教学案例

 

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生:老师,我们要读的是诗歌的第一小节。

 

(生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想告诉别人什么呢?

 

生:前后的两个“有的人”所指的对象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有的人”是指反动派,第二个“有的人”是指像鲁迅那样的为人民的人。

 

生:对反动派,人民觉得他虽生犹死。对于为人民的人,人民觉得他虽死犹生。

 

师:你认为两个“活”字的含义一样吗?

 

生:也是不一样的。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永存。

 

生:老师,我发现“死”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告诉我们反动派在人民心目中其实已经死亡,后者是告诉我们鲁迅和像鲁迅一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生:第二个“死”是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师:同学们可以再读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第一自然段,结合你对鲁迅的认识,你觉得诗歌还告诉你什么?

 

生:我觉得人民之所以不能忘记鲁迅,是因为鲁迅一直在帮助着别人,帮助着穷困的老百姓。

 

生:我觉得人民之所以不能忘记鲁迅,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来悼念他,是因为鲁迅先生一直甘愿为人民做牛马。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师: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读出诗歌的韵味,读出诗歌的内涵,读出我们对鲁迅的怀念。

 

生:老师,我还发现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发现了二、五小节存在着的内在联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要读出什么?

 

生:我认为要读出人民的铿锵有力。

 

生:我认为要突出人民的爱和人民的恨,读出爱之深、恨之切。

 

师:说的真好,对于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是无比的痛恨,对于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则是无比崇敬和热爱。让我们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人民的情感

 

(学生读课文,二、五小节对比朗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