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1课时)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2)让我们齐读课题,用你的朗读,清楚地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什么。(生读课题)通过读课题,我们清楚地听到季老的心声──怀念母亲!(生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导入上以“未见文韵先有情”,简洁、明了地从读题直接入文,让学生通过二度读题,结合课前的预习及资料的搜集,情愫自然生发,从而言由心声了!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悟文本

1.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1)谁能结合预习所得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

2)说起母亲,我们总会想到陪伴在身边的妈妈!这篇散文却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会有发现?说说你的发现吧!

预设:文中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身母亲,一个祖国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去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吧。

【设计意图】“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本质特点,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灵魂部分,提纲挈领。看似巧妙的发现,却能引领学生课堂伊始扣住文章的脉搏,进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2.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由词入篇,感知文本。

识记生词,入文理解。

A.出示生词,自由认读。

弃养 朦胧 凄凉 真挚 寝不安席 食不下咽 灵魂不全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B.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词语填空,把握内容。

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    )。我痛哭了几天,(    ),(    ),成了一个(    )的人。抱(    )的我在德国留学十一年,两个母亲(    )。

A.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它相应的情感来。

B.指生汇报,出示答案。

师:看得出来,你们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对课文内容了解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季老的身旁了。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用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语,渗透读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有创意、趣味、实效。

3)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是什么时候两个母亲频来入梦呢?读第3自然段。

作者到底在追问自己什么?(两位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

过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这“梦”为线索,跟随作者探寻这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因由吧。

【设计意图】问题由学生生发,在学生自读的所惑处设问,以一个大问题统领诸多小问题,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中,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思母”,一条是“思国”。如何做到双线并进?以学生感兴趣的“梦”入手,然后慢慢接近、提炼文章主旨。这条路子是循着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走的,属于“归纳”性质的教学,为整节课的教学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三)走入“梦”中,品味文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