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灵感与命运的碰撞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设计理念:

 

1.通过整合课文,以“为何弹曲、为何再弹、遇到知音、得到灵感、读出命运、启迪人生、引导读书”这样的情感为线索达到课程的有效取舍,追求课堂的高效。本节课教学从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第二支曲子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出发,让大家读书,做到问题集中,以情感引导来推进课堂教学流程。

 

2.通过对文本的巧妙解读,让学生感受《月光曲》被人们忽略的那部分情感内涵。我让学生聚焦忙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读出贝多芬遇知音,为知音而弹曲子;让学生聚焦当晚的环境描写,体会贝多芬有了灵感而弹曲子;再让学生聚焦兄妹俩联想到的景象,感悟他们共同的人生命运。这样,就既解决了贝多芬为什么而弹和弹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就真正读懂了课文的难点:《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兄妹俩联想的景象这部分内容怎么理解。

 

3.突破固有思维,引领学生不怕挫折,不怕困苦。大部分教师上这一课时,都集中在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遇到知音这两个主题,而不懂得通过《月光曲》内容的深层解读,体会到兄妹俩与贝多芬“共命运”的内涵。我在本课教学中,在不断引领学生感悟《月光曲》的情感内涵中,通过各种读书方式,让学生明白:命运要自己去把握,要自己去战胜苦难,通过奋斗去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联想,领会课文描写的美妙。

 

2.读懂课文,体会《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及描写的内容。

 

3.感悟兄妹俩及贝多芬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及贝多芬高尚的人格,激励自己勇敢面对

 

困难、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品读感悟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联想。体会贝多芬“抱同情、遇知音、得灵感、共命运”而创作《月光曲》的原因及《月光曲》创作的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月光曲》?

 

要学生读懂《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及《月光曲》所描绘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为何弹曲。

 

1.词语导入: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能联想起《月光曲》这篇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呢?(学生汇报)

 

2.出示课件:词语引读。

 

3.我想问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

 

弹奏曲子?

 

4.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抱同情(穷苦)

 

二、默读质疑──为何再弹。

 

按照今天的出场费,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一支曲子最少值10万元,可是,贝多芬居然还给她们兄妹俩弹了第二支曲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7两个自然段。

 

三、聚焦对话──遇到知音。   

 

1.聚焦句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出示句子读第六、七自然段。请一位女同学读盲姑娘的话,一位男同学读贝多芬的话,老师读旁白。读完师问:为什么贝多芬还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学生自由回答)

 

2)通过“纯熟”“深”词语理解知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