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与思考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按要求完成课外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朱自清的文章。

 

 

 

 

根据学生个性差别,设置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既做到保底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无声无息无奈、惋惜

 

来去匆匆(珍惜时间)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诗歌般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针对文章这一特点,本节课运用“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说一说、写一写”的学法,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构建“从读到悟,从悟到写”的教学模式。现就这一节课教学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教学时,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自学要求:⑴读一读,找一找: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下来。⑵写一写:批注喜欢的原因(关键词)以及自己的感悟(关键词)。⑶说一说:把自己的理解及感悟说给同桌听。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了解作者的彷徨,感受作者的无奈,体会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各自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了各自喜欢的理由。如有两个学生都喜欢“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话,第一个学生说他喜欢的理由是这句话写出了时间无声无息地消逝,作者为此感到惋惜。第二个学生说他喜欢的理由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流逝比作是针尖上的水滴在海里,形象、生动地写出时间消逝的特点。还有找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抓住了其中的两个“赤裸裸”的不同意思来体会作者不甘心一事无成回去,不甘心白白走这一遭,说白了,就是不甘心虚度年华。

 

“阅读是学生人个性化行为。”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教学时,我们应该把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总结升华,扩展学习领域,感悟文章意境。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作为语文学科,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多形式多渠道扩展学习的领域,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填补教材“空白”。朱自清的散文,不仅是文,更是诗,是画,充满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或语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些片断配上画,或者拍成录像。上课时,在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作的画和录像,并对画面进行描述,再根据画面描述的内容声情并茂地读出相关的语段。如学生选择“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想象了这句话描述的意境,作了两幅画,一幅是秋天燕子南飞,草木枯黄,田野金黄一片,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另一幅则是春天燕子飞来,柳树发芽,桃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课堂上学生甲描述第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学生乙接着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学生丙再接着描述第二幅画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学生乙再接着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甲丙两个同学将画面描述得生动具体,朗诵的同学读得如痴如醉,场下的同学个个听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我不失时机,播放舒缓音乐,让全班同学一起配乐朗读全文,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情真意切。学生淋漓尽致地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描绘的意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