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京的春节》的美丽邂逅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师:独特的见解,加上两分!
例2:
生(读完第11自然段后):我觉得这一自然段描写得非常细致,并且连接描写的词用得非常好。
师:愿闻其详。
生:比如最开始说,有的一律是──,接着变为……有的清一色是──,最后又变成……有的都是──。如果都是用一个词的话非常单调,而这样的话,就显得多姿多彩,各式各样。
师:为你的伟大发现加上两分。
(其他学生手举得更高了,嘴里喊着:老师──—还有──—)
(教后反思:片段一中很想让学生去发现,大家来交流,但其实是老师一牵到底,突出表现是──我们按顺序来交流,当时心里想的是怕学生谈得不着边际,先用个框框把学生罩住,然后就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走。学生没有自主,只能循规蹈矩,思维火花怎能迸发?片段二首先确立了一个研讨的主题,第一个要求是复述练习,也是对每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二个要求则是对语言的品味,然后用喜闻乐见的PK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从实际操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愿说、敢说,也能说,效果甚佳。)
○热闹场景的营造
理想状态:将学生带入过年的情境中,让年的味道弥漫在整个课堂,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场景。
片段一
师:仔细看,除夕这段写得多热闹呀!你都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大家都忙着赶做年菜。(生读句。)
生2:爆竹声日夜不绝。(生读句。)
生3:大家都在一起吃团圆饭。(生读句。)
生4:大家都在守岁,要闹腾一宿。(生读句。)
师:真是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热闹而又喜庆的除夕之夜。
片段二
师:哪里写得好?除夕组来谈谈。
生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一句写出了除夕的味道,好像整座城市都笼罩在香味当中。
师:这是年的味道。
生2: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句话写出了颜色,火红火红的,很喜庆。
师:这是年的色彩呀!
生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里不仅有灯光的色彩,还有声音,我不禁想到一个词:震耳欲聋,真够热闹的。
师:结合自身体会谈到了年的声音,多热闹!
生4: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这热闹中蕴涵着深深的情。
师:棒极了!这正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也是中国年的情味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除夕之夜。(播放爆竹音像和喜庆乐曲)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场景?
生1: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开心地放着鞭炮。
生2: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
生3:我似乎看到了人们点着灯笼在游玩。
生4:我似乎看到了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着各种美食。
师: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师引读: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生接读──
这还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生接读──
这更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生接读──
(教后反思:片段一虽然也想体现出除夕的热闹,并以读为手段,但学生只是感悟到文字表层的意思,没有深入,热闹的感受也只能停留在浅层次;而片段二有效地引入了三种手段:第一,音像造境,喜庆的爆竹声、欢快的音乐声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第二,古诗链接,王安石的《元日》在此时出现十分恰当,中华传统和文化都巧含其中;第三,展开想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充分想象场景,这样结合自身的移情体验拉近了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那份热闹与喜庆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此时,教师适时引读,水到渠成。为达成这一目标,还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谈自己过年时有哪些趣事;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兴趣浓厚、气氛热烈。应该说,这些策略的实施真是做到同学们的心坎里去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