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夜的工作》中的对比手法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节选自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作者自己真切的感受。文章作为一篇为数不多的从老教材中延续下来,编入新课程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的东西。如文章简短,但内容却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如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叙述过程没有增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等。再如,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尽情叙述。如对总理办公室的描写,对总理批阅文件时的场景等。相反,与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的枝节,作者则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除此之外,为了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提升总理的人物形象,笔者以为,作者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在文本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这是《一夜的工作》中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初进总理办公室后的所见。在短短百余字中,作者有多处的对比手法隐含在其中:
对比之一:“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之间的对比。照理说,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再作为总理办公室,里面的摆设与办公用品即便再豪华一些、全面一些、丰富一些、高档一些,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与面貌。然而,我们的周总理除了一些工作的必需品之外,却一无所有。在描述的语言形式上,作者用“高大”跟“极其”、“如此而已”进行鲜明的对比,旨在突出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在生活上的简朴与简单。
对比之二:“短短的一个晚上时间”与“巨大的工作量”之间的对比。在如此简单的办公室内,周总理在短短的一个晚上,却要承受如此大的工作量,让人敬佩。这可从文本中“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可见一斑。通过这一对比,一位日理万机、夜以继日、不辞辛苦、鞠躬尽瘁的总理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对比之三:“总理自己要工作一夜”与“让我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之间的对比。这一对比,写出了周总理作为一国总理,在对待工作之外体贴关心、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一面。一个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慢慢地在文本中开始树立起来。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这是《一夜的工作》中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总理在一夜的工作后所吃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点心。在此,作者将“总理的生活”与“他在这一夜里工作的辛劳、认真、量大”进行了对比。作为一国总理,在辛勤地工作一夜后,点心竟然是“一杯绿茶,几颗花生米”,让人不由地心生敬意。从晚上七八点钟到凌晨三四点钟,少说也有八九个钟头吧,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工作的量又是那么地大,工作又是那么地认真与仔细,然而,所吃的点心却只有“能数得清颗数”的几颗花生米。这一对比,再次把总理一心为公,兢兢业业,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光辉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是作者亲眼所见总理工作状态时的一段话。在这段中,作者同样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稍一细心的读者或许就能发现,短短的几十个字中,“一句”这一词语竟多达五次。这是作者无意之为,还是有意之作?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总理的报告,少说也应该有上万字吧。然而,这么长的一篇报告,总理竟然是一句一句地审阅,一句一句地琢磨,一句一句地斟酌,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有力地突显了总理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这是文本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些老师在执教此文的时候,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作者,使作者感情激荡,不能自已。作者想让全世界都听见他内心诉说的内心感受,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无限的幸福、骄傲、自豪”这样一个层面上。有这样的意思吗?肯定有!不要说亲眼所见,就是我们没有亲眼所见,只是有所耳闻的人来说,也常常会被总理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深深地打动,以至于热泪盈眶,不能自己。但是,仅仅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吗?笔者以为不止。
众所周知,本文写于1949年7月前夕,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刚刚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初的特殊时期。当时,作为国内国际的整个形势来说,可以说是内忧而外患:内有由于多年的战争,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同时还有少数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等;外有以美国等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新中国这个世界大舞台中的刚刚诞生的“新生儿”的敌对与排斥。作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周恩来肩上的所担负的责任可想而知。他深知,若要想让新中国得到国内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拥护,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承认与肯定,作为新中国的首任国务院总理,除了自己兢兢业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以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相当重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国内和世界各国的人民与领导心服口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总理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何其芳作为一名耳闻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内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在文中的最后一句“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一方面是表达了对周总理崇高的精神品质与高大形象的赞美与崇敬;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曾经戴着有色眼睛看我们新中国、看我们新中国领导人的一种有力回击。“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总理吗”,言外之意,我想应该就是说,你们从没有见过像我们新中国周总理这样的总理;这样的总理,只有我们新中国有!
所以,在笔者看来,这是又一处通过古今中外的领导,尤其跟一些所谓的大国领导的对比,从而有力地突显了首任新中国总理那伟大、光辉、高山仰止的伟人形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作品·时代·教法
下一篇:《一夜的工作》人教版教师用书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